03掘金機遇:負極概念股大盤點
璞泰來(603659.SH):A股鋰電負極一哥,實至名歸,2021上半年負極材料業務出貨量為4.53萬 噸,同比增長 103.57%,負極創造收入24.54 億元,同比增長79.46%,負極產品銷售均價為5.42萬元/噸。
產能方面,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璞泰來石墨化產能達到 6.5 萬噸;隨著內蒙二期 5 萬噸石墨化在下半年建成投產,公司山東及內蒙的石墨化產能在年底有望超過 12 萬噸,石墨化加工的自供比例將進一步提升。
2021上半年,全資子公司山東興豐、內蒙紫宸興豐在客戶認證的前提下逐步推進廂式爐改造,為加快推進公司內蒙生產基地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進程,公司加快推進內蒙紫宸與內蒙興豐吸收合并事宜,實現負極材料和石墨化團隊的協同整合。這就是前文提到的石墨一體化布局的措施。
為滿足動力電池下一階段的市場需求,公司在四川邛崍規劃建設年產 20 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其中一期 10 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以募集資金及自有資金啟動建設。
杉杉股份(603659.SH):2021上半年負極材料業務出貨量4.15噸,同比增長107.79%,單看出貨量快追上璞泰來了,負極創造收入16.46億元,同比增72.71%。
上半年,公司負極材料銷售均價為3.96萬元/噸,同比下降18.80%;包頭一體化項目一期達產,依托內蒙古當地的電價優勢和一體化產線優勢,降本增效明顯,導致產品毛利率提升。
近期能耗雙控政策不斷發酵,內蒙古限電與電價上漲,這會不會對杉杉股份的產量與毛利產生沖擊,是一個關注點。
當然,如果把杉杉股份定義成正宗的負極概念股,有些欠妥,它更像是一家綜合類的鋰電材料公司,因為除了負極業務,還有正極、電解液等業務,2021年上半年,公司正極材料業務出貨量16722噸,創造收入27.45億元;電解液業務出貨量5277噸,創造收入2.82億元。
杉杉股份現已形成正極6萬噸、負極12萬噸、電解液4萬噸的產能規模。內蒙古10萬噸負極材料項目二期預計21年底試產,還將在四川眉山新建20萬噸負極材料。
中國寶安(000009.SZ):旗下核心資產鋰電公司貝特瑞(持股68%),正負極都有布局。2021上半年貝特瑞負極材料銷量 6.19萬噸,實現營業收入23.93億元,負極毛利率達36.73%。
貝特瑞引進連續石墨化工藝,預計工藝成熟后,石墨化成本較傳統工藝下降30%左右。引進的方式是與京陽科技簽署《關于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合作協議》,與京陽科技在針狀焦及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建設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
2021上半年,貝特瑞與宜賓金石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收購宜賓金石持有的四川金貝100% 股權,并通過四川金貝投資建設“5萬噸高端人造石墨負極材料項目”
負極產能方面,2020年有效產能10.6萬噸,天風證券預計21/22年權益有效產能達16、26萬噸。
公司9月2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惠州市貝特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萬噸鋰電負極材料項目(二期)已投產,項目計劃總投資約7.62 億元。
中科電氣(300035.SZ):2021上半年負極材料業務出貨量2.35萬噸,同比增長211%,已接近去年全年銷量。負極材料及石墨化業務利潤預計約1.32億元,對應負極材料單噸凈利潤約0.56億元/噸。
公司現有產能5.2萬噸,全資子公司格瑞特負極材料及石墨化加工產線擴產正積極推進,將打造成8萬噸負極材料及6.5萬噸石墨化加工一體化基地,公司還將在參股子公司集能新材料建設年產1.5萬噸負極材料石墨化加工項目,以上項目達成后公司將具備年產9-10萬噸負極產能,石墨化加工9.5萬噸年產能。
翔豐華(300890.SZ):2021上半年負極材料業務創造收入3.81億元,6月,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與遂寧市蓬溪縣人民政府簽署《關于建設年產能6萬噸高端人造石墨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投資協議書》,計劃投資約12億元。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公司石墨化自供比例將超過60%。
產能方面,公司9月16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目前公司石墨化年產能1.5萬噸,其中3000噸已滿產,1.2萬噸正在試產中。
易成新能(300080.SZ):屬于“負極材料轉型股”,原本主營業務是電池片,2021上半年石墨電極及相關產品業務創造收入6.62億元,占營收的比重為23.81%,公司主打產品電池片上半年占營收的總比重為72.27%。
易成新能2021年7月公告稱目前有鋰電池石墨負極材料產能1.4萬噸,6月份公告擬斥資7.5億元投建年產3萬噸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項目。
山河智能(002097.SZ):屬于“負極材料轉型股”,原本主營業務是工程機械業務,公司于 2020 年取得博邦山河新材料公司的實際控制權,博邦山河主要產品包括新能源動力電池負極材料及各類高純度石墨制品,公司通過此次資本運作正式切入負極材料領域。
公司采用設備法實現連續石墨化工藝,整體成本可降低 30%,并大幅減少設備占地面積,21 年 3 月公司公告擬投資 50 億元建設年產 10 萬噸負極材料與石墨超高提純生產線項目,隨著項目的順利推進,未來負極業務將有望持續為公司貢獻利潤增量。
公司9月22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3000噸負極材料項目位于山河工業城,項目正常推進中,沒有終止。
科達制造(600499.SH):屬于“負極材料轉型股”,原本主營業務是建材機械裝備,公司戰略投資以藍科鋰業為載體的鋰電材料業務,主要為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碳酸鋰業務。公司于 2015 年開始進入鋰電池負極材料領域,主要從事石墨化代加工、人造石墨、硅碳復合等負極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2021上半年,子公司安徽科達新材料的人造石墨生產線開始逐步釋放產能,目前產銷處于良性發展階段;子公司福建科華石墨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化裝置生產線一線將于2021 年7 月開始正常投產,產量將于下半年逐步提升;另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化裝置生產線二線、三線預計將于2022 年3 月底建成投產。
2021上半年的鋰電材料業務為公司創造1.56億元的營收。
公司9月2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前期已規劃建設了年產能1.5萬噸人造石墨生產線,未來將根據經營及市場情況進行配套規劃。
通過梳理我們發現,目前正兒八經參與負極材料業務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副業”或者說是還有正極等其他鋰電業務,后來者也試圖在負極領域分一杯羹,但在能耗雙控的背景下,石墨化代加工的傳統模式會逐漸向石墨一體化路徑發展,這將是一次洗禮,誰在這方面跑在前面誰將笑到最后。
(作者 慧澤李)
正在進行二次跨界轉型的杉杉股份(600884 SH)短期業績承壓。4月5日晚間,杉杉股份披露年報,2020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其中扣非凈利潤為-1 64更多
2021-04-07 08: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