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財經 >
璞泰來與杉杉股份近期雙雙大漲 石墨化加工費用攀升
來源:財華網 2021-09-26 10:52:22

璞泰來與杉杉股份為啥近期雙雙大漲?這與鋰電負極材料的躁動有關。近期內蒙限電加劇石墨化產能緊張,加之負極石墨化是當前負極最主流技術,負極材料可能就從產能過剩轉變為產能緊缺,目前國內負極石墨化加工主流報價在1.8-2.2萬元/噸,部分零單報價達到2.3-2.5萬元/噸,相較于2021年初1.2-1.5萬/噸,最高漲幅超過100%。在石墨化產能緊缺的情況下,最利好的是——石墨化自給率更高的公司,這或許是近期鋰電負極概念股大漲的原因所在,這種上漲能夠持續多久?負極材料上下游產業鏈的怎樣的?市場前景多大,以及行業壁壘多高?負極材料概念股誰更有發展潛力?

01負極材料產業鏈&漲價邏輯

負極材料石墨化是指高溫下將碳原子由雜亂不規則排列轉變為規則排列的六方平面網狀結構,其目的是獲得石墨高導電、高導熱、耐腐蝕、耐摩擦等的性能。

石墨化分為天然石墨化和人工石墨化,與天然石墨化相比,人工石墨化具有更好的耐腐蝕、導熱性好、滲透率低等特點,應用領域更廣,人造石墨化是當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的主流技術。

從工藝流程來看,人造石墨主要有預處理、造粒、石墨化加工和球磨篩分四大工序中,一體化生產代表著行業未來的大方向,而造粒、石墨化加工、碳化包覆是一體化生產環節的關鍵,體現負極行業技術門檻和企業生產水平的主要是造粒和石墨化兩個環節,決定著產品的性能優勢以及成本優勢。

從原材料來看,人造石墨過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焦類、初級石墨、瀝青、石油焦等。

在當下的新能源汽車中,動力電池約占汽車總成本的比例約為40%,在動力鋰電池的材料成本構成中,負極材料占動力電池成本的比例為10%-15%,也就是說,負極材料約占新能源汽車的總成本大約為:40%×15%=6%,具體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位置如下所示:

石墨化加工費占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生產成本的比重較大。石墨化加工費占人造石墨負極材料生產總成本的30%以上,近幾年受到環保監管的影響,石墨化加工產能受到限制,加工費不斷提高,導致負極廠商生產成本持續上升。

目前國內負極石墨化加工主流報價在1.8-2.2萬元/噸,部分零單報價達到2.3-2.5萬元/噸,相較于2021年初1.2-1.5萬/噸,最高漲幅超過100%。而為了應對成本上升,部分負極企業繼7月漲價之后,又開始了新的一輪議價,下游電池客戶為了保供,對于此次議價均表示接受。

而電費的上漲是導致石墨化加工費用攀升的主要誘因,上游承壓,這是負極產品漲價的內部原因。

還有一個外部原因是石墨化產能地區的限電政策。負極石墨化加工行業屬于高能耗,耗電量非常大,石墨化加工過程中的電費約占石墨化成本60%,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四川、山西、云南等電價相對比較低廉的地區,其中,內蒙古是國內負極石墨化產能重要集聚地,約占全國總產能46%,內蒙開始限電后,石墨化產能緊張加劇,成為限制負極產量的瓶頸環節。

另外,石墨化生產線建設周期較長、地方政府控能耗、限電等因素導致產能擴張低于預期,加之去年負極材料行業的整體產量并無過多儲存,供給端短期釋放產能乏力,因此,接下來負極產品的漲價是大概率事件了。股市往往會提前發酵,一些投資者提前接受到這一邏輯,順理成章的反映到二級市場,造成璞泰來與杉杉股份等負極概念股近期的大漲。

璞泰來在9月17日以191.04元收盤,創下歷史新高,且盤中的時候觸及到200.29元這個位置;杉杉股份在9月15日以39.48元的收盤價創下歷史新高;中科電氣在9月23日以35.62元的收盤價創下歷史新高。

其實,限電與電費上漲都是國家出臺能耗雙控政策后的兩個衍生現象,雙控政策主要針對高能耗行業,2021年2月7日發改委發布了各地區2019年能耗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考核結果,公告通報批評了內蒙古(唯一)未完成雙控任務,3月9日,內蒙古印發《關于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試圖控制高耗能行業產業規模,并加緊限電,其他有涉及石墨化負極材料生產的地區也多少受到這方面的波及。

02市場前景&行業壁壘

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汽車產銷數據,2021年前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81.3萬輛和179.9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9倍,其中,8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提升至17.8%,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更是接近20%。

另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為24.9萬輛,同比增長167.5%,環比增長12.0%。1~8月我國新能源車累計零售147.9萬輛,同比增長202.1%。

歐洲新能源汽車2021年1-8月累計銷量為118.9萬輛,同比+122%,電動化滲透率達17.4%;美國新能源汽車2021年1-8月累計銷量35.1萬輛,同比+200%。

我們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現狀在整個全球范圍內可以說是乘風破浪,勢如破竹,這樣勢必利好上游的動力電池,進而拉動上游負極材料的出貨量,因此,從下游的釋放的利好這一角度來看,負極材料的行業前景自然不言而喻。西南證券預計2021年、2025年負極材料需求量達到70萬噸、200萬噸。

高工鋰電GGII調研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負極材料出貨量逐年上升,2020年中國負極材料出貨量36.5萬噸,2021上半年我國負極材料出貨量33.5萬噸,同比增長165.87%市場增幅超預期,主要系全球各領域鋰電池需求大幅增長所致。其中,人造石墨出貨量由2016年的8.03萬噸上升至2020年的30.7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近40%,具體如下表所示:

無論是人造石墨還是負極材料的整體出貨量,均是穩步的逐年升高的趨勢。

目前動力電池主要分為磷酸鐵鋰電池與三元高鎳電池,值得一提的是,磷酸鐵鋰電池對負極材料的需求是高于三元電池的,自2021年以來,磷酸鐵鋰電池重獲國內乘用車的青睞,產銷量逐月上升,5月份國內磷酸鐵鋰電池產量首次超過三元鋰電池,7月份,磷酸鐵鋰電池的單月裝車量首次超過三元鋰電池。

也就是說,動力電池內部出現的分水嶺——磷酸鐵鋰電池的回歸,將加快提升負極材料的釋放量。

行業壁壘:傳統的負極石墨化工藝為坩堝法,但坩堝法能耗和成本較高,環保也存在問題,國內頭部負極企業開始采用箱式爐工藝與連續法工藝。箱式法和連續法在單位電耗、單位面積產出均有明顯優勢,相比傳統石墨化坩堝爐加工工藝,箱式法和和連續法工藝的單位電耗分別降低20-30%、40-50%。同時,箱式法和連續法單日產出是傳統坩堝爐工藝的2倍和5-6倍,連續法還在產品一致性方面更優,未來兩種工藝有望成為主流。相關企業的工藝路線如下所示:

石墨一體化布局,石墨化加工的自供比例越高也有利。負極材料廠商目前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石墨化加工外包,委托加工;一類是公司內部加工,不依托外部;顯然,后者更具競爭力,因為一方面可以把產能釋放的鑰匙攢在自家手中,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在能耗雙控背景下,誰的工藝路線所需能耗低且環保,誰在石墨一體化布局上自供比例高,誰就能在行業上領跑。

相關文章

杉杉股份非核心業務虧2.96億拖累業績 減持寧波銀

正在進行二次跨界轉型的杉杉股份(600884 SH)短期業績承壓。4月5日晚間,杉杉股份披露年報,2020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其中扣非凈利潤為-1 64更多

2021-04-07 08:3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