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光明區2022年社區帶頭人后備人才選拔文化素質測試考場,116名經過層層推薦審核的“考生”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考生”有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工作站副站長以及社區其他組織的負責人,也有來自機關事業單位的公務員、職員。這場考試只是社區后備人才隊伍建設“梯隊計劃”的一環。通過嚴格選拔后,最終預計形成數百名規模的社區后備力量。
社區后備力量的大力充實,來自于光明區高速發展的迫切需求。當前,光明區正錨定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奮斗目標,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科研經濟先行地、創新人才集聚地,加快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前沿、服務群眾的第一線,是黨委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紐帶。對于光明區而言,只有建設一支有戰斗力、有凝聚力的高素質社區干部隊伍,才能為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堅如磐石的基層保障。
光明區大抓基層、大抓治理,通過實施“頭雁工程”以及社區后備人才隊伍建設“梯隊計劃”,堅持做大做強做優社區干部隊伍,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凝聚力,使之成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堅固的“橋頭堡”,推動光明區156平方公里大地上凝聚起開創未來的強大信心和決心。
科學配置 組建朝氣蓬勃社區“雁陣”隊伍
隨著光明區發展定位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到“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歷史性跨越,成為深圳發展勢頭最猛的板塊之一,光明區31個社區也因此迎來了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承擔了更為艱巨的歷史使命。
光明區以人為本,通過“頭雁領航”“群雁齊飛”“雛雁爭鳴”,組建了一支朝氣蓬勃、后繼有力的社區“雁陣”隊伍,為推動社區發展提供了有生力量。
一直以來,“頭雁工程”都是社區隊伍建設的“制勝法寶”。光明區地處原特區外地區,所轄31個社區中超過半數為“村改居”社區。光明區在全市較早開展社區黨委書記分類整頓,建立社區黨委書記動態調整機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優者獎、劣者汰的良好局面。在行政區成立以來的首次社區“兩委”班子換屆選舉工作中,31個社區的“兩委”委員整體結構得到優化,平均年齡38.1歲、大專以上學歷達100%。利用社區“兩委”換屆契機,光明區選優配強社區黨委書記,31名社區黨委書記本科及以上學歷提升至74.2%,平均年齡43歲。社區“頭雁”隊伍更加契合社區人口結構,更多的基層“操心人”走向了基層治理和服務群眾一線。
“頭雁昂首鳴,群雁振翅飛”。為充實社區工作力量,區委組織部每年面向全國公開招錄以本科學歷為主的社區專職工作者,在深圳原關外地區較早建立起了一支千人規模的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讓社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雛雁聲清亮,敢向朔風鳴”。為了篩選出有潛力的“雛雁”,區委組織部堅持分級分類選拔社區后備人才,圍繞全區中心大局工作,經組織報名、文化素質測試、綜合素質考察、確定意向性人選、考察及確定人選等步驟,建立起社區帶頭人后備人才庫、社區“兩委”培養人選庫、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后備人才庫、住宅小區、城中村黨組織書記后備人才庫四類后備人才庫?!豆饷鲄^2022年社區帶頭人、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后備人才選拔工作方案》中就明確強調,每個社區、社區集體經濟組織按照1:2的比例,建立社區帶頭人、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后備人才庫,培養一批素質優良、符合光明科學城未來發展需要的社區帶頭人和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帶頭人后備人才。
社區后備人才庫的充實讓玉塘街道長圳社區黨委書記季曉東心里很踏實,“從長遠看,社區后備人才庫的建立極大地推動了社區工作隊伍結構的優化。社區‘兩委’班子出缺或換屆時,或者社區專職工作者主辦崗、社區集體經濟組織中層管理崗出缺時,我們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推薦人選。這些人選更加年輕、學歷更高,并且對我們社區工作更加了解,是值得信任的接班人選。”
百煉成鋼 打造多維有效社區干部培養體系
去年發布的《深圳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光明區常住人口為109.53萬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8.09萬人相比,增加61.44萬人,增長127.75%,年均增長率為8.58%,是全市人口增長最快的區之一。十年之間,城市變美了,功能變強了,人氣變旺了。
人口數量急劇增長、人口結構加速變化背后,是基層治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挑戰。能否打好土地整備、治水提質等攻堅戰,能否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考驗著社區干部的能力和擔當。
為讓社區干部在復雜重大項目實踐中加速成長成才,光明區委組織部建立以土地整備業務、黨建黨務、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等為主題的“青年干部訓練營”,每期組織若干名社區干部參與土地整備談判、包聯困難群眾等工作,培養提高他們服務群眾能力,有三百余名社區干部得到鍛煉。“‘青年干部訓練營’鍛煉了我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剛參加完第二期社區“青年干部訓練營”的新湖街道新羌社區的一名干部覺得自己收獲滿滿。
為進一步提高社區干部的綜合素養,光明區依托區街黨校探索打造區街兩級社區學院,針對不同社區所在街道發展定位差異,有針對性地加強現代科學、信息技術、美學藝術、服務科研人才等素質培養,切實提升社區干部服務科學城建設的能力素質。
區委組織部還從抓任職培訓入手,圍繞社區黨建、集體經濟發展、社區自治等方面,通過理論講授、實踐教學、現場互動、案例分享等方式,全面提升260余名新任職社區“兩委”干部的能力素質、視野格局。“與優秀社區書記面對面交流分享,到前海實地參觀考察,我感覺視野更開闊了,信心更足了,一定能把東周社區建設得更好。”參加完任職培訓的光明街道東周社區黨委副書記劉啟剛信心滿滿地說。
對于很多新任職的社區“兩委”干部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的支持力量就是“導師制”。光明區在全區開展新任職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導師制”培養幫帶工作,導師指導內容包含社區“兩委”干部的基本素養,崗位所需的各種能力,如社區工作案例及方法、群眾工作和為人處世的經驗等等。自“導師制”建立以來,光明區已為102名新任職社區“兩委”干部配備了90名導師,幫助他們盡快熟悉社區工作,提高工作能力水平。
通過任職培訓、社區青年干部訓練營、導師幫帶等一系列有效舉措,光明區全面提升了社區干部能力素質、視野格局,鍛造出了一支能力素質格局與科學城建設相匹配的社區干部隊伍。
激勵保障 激活社區干部干事創業“一池春水”
基層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為激勵社區干部擔當作為,光明區堅持以待遇留人、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讓社區崗位“香”起來,素質“高”起來,隊伍“活”起來,有效激活社區干部干事創業“一池春水”。
“這個文件太好了,我們有了更大的上升空間。”“有這個政策,干活更有動力了!”為了對社區工作者薪酬體系做進一步規范,光明區出臺調整了《光明區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辦法》,建立三檔35級薪酬體系,按照“能者多得,獎勤罰懶”的原則實施薪酬分配。這一舉措引發全區社區工作者的熱切關注,紛紛表示營造了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
為了讓老百姓最滿意的基層干部“脫穎而出”,形成社區引才聚才的“強磁場”,光明區開放編制渠道,向社區黨委敞開大門,細化落實市《社區黨委書記管理制度》等制度要求,探索在編制限額內打通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通道,為他們提供可靠的發展空間,讓他們能夠安心扎根社區、服務社區。
從“疫”線選拔社區干部,是光明區激勵社區干部擔當作為的又一重要途徑。據了解,光明區委組織部周密部署,印發了《關于在疫情防控一線擇優推薦社區黨委委員人選的通知》,指導各街道社區注重推薦在防疫一線表現突出的工作人員中的黨員,作為社區黨委委員候選人人選,進一步激發一線工作人員的干事創業熱情。據了解,目前各防疫專班、社區黨委共推薦了社區黨委委員人選40多名,最終成功補選5名社區黨委委員。
好事成雙,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光明區委組織部同步在疫情防控一線選聘社區專職工作者,用崗位和事業激勵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共吸引900多名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報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選聘在學歷和年齡上都適當放寬了門檻,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年齡不超過45歲都可以報名,充分體現出選拔政策重實踐的鮮明導向。
春潮激蕩南海畔,天闊風勁正揚帆。在光明區,許許多多的社區工作者心中有夢想、眼中有方向、肩上有責任、腳下有力量。他們用火熱激情,破解著光明區土地整備的“紅色密碼”;積尺寸之力,樹立出科學城建設的“累累初功”;以身體力行,構筑起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他們風雨不退,傳遞溫暖,斗志昂揚,筑夢家園,為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和深圳北部中心貢獻著自己最大的力量。
6月12日,經過一天的激烈角逐,深圳市第十二屆職工技術創新運動會暨2022年深圳技能大賽-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決賽圓滿落幕,楊秀梅、張令更多
2022-06-13 09: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