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近年來,四川持續推進文旅深度融合,通過頂層設計、構建機制,推動文旅產業新一輪轉型升級。自2018年四川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各地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比學趕超、競相發展,天府旅游名縣品牌含金量和影響力持續提升,成為四川響亮的文旅名片。名縣的創建工作,帶動了四川全省文旅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也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賽道和源源不斷的動力。
露營、戲水、探險,與呆萌的動物面對面……每到周末,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黃龍溪鎮的“歡樂田園”便加倍熱鬧起來,游客們盡情享受著野趣十足的親子時光,完成一次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近郊休閑旅游新體驗。
連續多年位列全國百強名單的雙流區,不僅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驚人,在文旅業態融合發展上也毫不遜色。近年來,當地在“天府旅游名縣”創建工作中深挖文化資源,探索“旅游+”和“+旅游”的大旅游發展格局,將體育、航空、藝術、教育、科技等新動能要素揉進城市的有機更新,開辟了發展的新賽道,滿足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5月20日,雙流區文物修復展示中心,一件夏商時期的陶器蓋正無聲地向游客述說著數千年前雙流先民的生產生活。
雙流歷史悠久,古稱廣都,是古蜀文明發源地之一,古蜀王蠶叢、杜宇、開明氏等曾先后以廣都瞿上(瞿上城)、樊鄉為治所,境內有被稱為古蜀農耕文化發祥地的“瞿上城”遺址。西漢(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廣都縣,至今2100多年。
“這是一個集文物修復、研究、利用為一體的文物保護利用綜合體”,雙流區文物局工作人員李國對每一件展覽的文物如數家珍,它們中大多數的面世都是經李國之手完成的,有的還成了“網紅”,吸引著不少年輕人前來打卡參觀。據李國介紹,該中心是雙流歷史文化的一種承載,更是面向公眾進行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特別有助于促進當地居民的文化認同,讓他們體驗到獲得感和幸福感。
近年來,雙流先后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區)、中國城市創新百佳示范縣市全國第3位、中國城市品牌形象百優縣區第5位,成功創建了“全國象棋之鄉”,并入選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
國家級非遺“黃龍溪火龍燈舞” 雙流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供圖
補短板,開新篇。雙流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張亞飛介紹說,目前包括“牧馬山古蜀蠶叢文化園(一期)項目”“廣都歷史文化保護中心”等在內的多個文博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和提檔升級中。
如何立足地域特色和區域功能定位,將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促進文旅高質量發展?這是擺在雙流面前的一個時代課題。
從頂層設計開始,雙流編制了全區文創產業發展規劃,構建了五大文創發展空間體系,打造了國際時尚、空港賽事、詩意棲居、創意創造、休閑樂活五大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文化科技、創意博覽、時尚演藝、動漫電競、美食體驗、運動賽事、鄉村旅游、文化保稅等文創產業。
“旅游+”和“+旅游”正在為文旅新場景和新業態賦能。
2021年9月,一座匠心打造的“國際非遺會展小村”官塘正式對外開放。該項目以活化展現非遺為核心,營造了可參與、可體驗的非遺場景,實現了不一樣的“鄉村表達”。官塘將1項世界級非遺項目、5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及3項四川省級非遺項目引入村落。如今,游客走進其中,可以一次性體驗蜀錦織造技藝、蜀繡、滎經砂器燒制技藝、成都漆藝、川劇等多種文化元素。
將四川非遺集納與活化,官塘的沉浸式非遺體驗帶給游客的是文化的浸潤。而在藍天下與低空起降的飛機合影的獨特場景,讓空港花田成為了“網紅打卡地”。雙流機場旁的空港花田是當地的又一張文旅名片,以“逛村落、游花田、拍飛機、品美食、住美宿”為主題消費場景,將頭頂低空起降的飛機作為特色旅游資源,讓人文村落和綠水青山互動,呈現了一個集國際田園休憩、航空文化體驗博覽、汽摩賽事、文旅休閑、花田驛站等于一體的國際航空旅游綜合體。
有著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黃龍溪古鎮也在“旅游+”中煥發了新生。二期項目“上新”之后,當地政府計劃每年投入3000萬元對景區進行提檔升級改造。幾年前引入華僑城合作的歡樂田園項目如今已是遠近知名的休閑游樂景區,該項目將農、商、文、旅融于一體,通過驅動旅游市場助力當地發展,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政府、企業和當地居民共享新型城鎮化發展成果,向著鄉村振興的戰略目標大步邁進。
7月29日下午,海南省東方市委書記田麗霞到鐵路博物館、自然瑰寶園等地調研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工作,強調要增強加快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責任更多
2020-07-31 16:06:03隨著三季度跨省旅游開放,中國旅游市場逐漸復蘇,呈現階梯上升趨勢。目前,國內出游市場紅利加速釋放,已形成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國內國外相更多
2021-10-18 15: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