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車市處于艱難時刻,日系車企卻紛紛追加對新四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及電動化)研發的投資。
近日,外媒發布了日本企業2019財年(2019年4~2020年3月)研發投資報告,該報告顯示,在2019財年,豐田、本田、日產和電裝四家日資汽車行業企業位居日企研發投資預算金額的前四名。此外,作為全球動力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松下在該榜單排名第七;三菱汽車、馬自達及斯巴魯等日本主要車企則位居該榜單第22、23及26位,投資金額均出現同比上漲的趨勢。這也是自該榜單發布的1988年以來,汽車企業首次在該榜單占據壓倒性的地位。
豐田汽車在2019財年的研發投資預算為11000億日元,同比增長達4.9%,保持連續10年來的正增長趨勢,連續18年名列該榜單榜首;排在第二名的本田汽車在2019財年的研發預算為8600億日元,同比增長4.9%;排名隨后的日產汽車及日本電裝在2019財年的研發投資預算則分別為5500億日元及5200億日元,同比增幅分別為5.1%及4.5%;而松下則受到2019財年第一季度營收下滑的影響,2019財年的研發預算同比微跌1.8%至4800億日元。
豐田汽車方面表示,汽車產業將在未來產生巨大轉變,因此將進一步降低在傳統研發領域的投入,進而使更多的研發資本及資源重點投向“新四化”領域,從而更快速地應對產業的轉型。而本田及日產兩家企業也表示,為了應對“新四化”所帶來的挑戰,將不惜縮小傳統業務的研發投資,也要全力投資先進技術。
作為豐田汽車集團旗下、日本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日本電裝(DENSO)的2019財年研發預算為5200億日元,不僅同比增加4.5%,且該金額占據2018年其獲得營收的9.5%,成為日本主要汽車企業中,研發支出在營收所占比例最高的企業。電裝方面在回復中表示,將通過擴大研發支出,增加研發領域及規模,尤其是著重在電動化及環保系統等未來型科技方面發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與日產汽車的業績并不盡人意,本田汽車第一財季的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6%,日產汽車的同期營業利潤更是同比暴跌94.5%,但兩家公司仍然提出將擴大研發預算,其增幅也高于日本主要企業的平均研發預算增幅。而即便是實現了2015年9月以來的最高季度業績水平的豐田汽車,對未來的市場依然保持謹慎,將2020財年的全年利潤預期下調至2.4萬億日元。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強認為,對于日本車企來講,雖然還沒有像其他國家車企那樣出現雪崩式的暴跌,但看到競爭對手的危機,以及在主要市場需求大跌的背景下,傳統汽車的需求下降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日本車企也肯定會有一定的危機感。不過,日本企業在現金流方面占據優勢,因此其以加大投入的方式,選擇將危機轉化為機遇,是可以預見的戰略。
此外,日系車企在中國市場的加碼也在持續。
豐田在中國設立其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發中心,逐步實現了混合動力系統核心部件的國產化及核心技術的共享化,與清華大學成立聯合研究院,并在中國常熟啟動氫燃料電池車“Mirai”的實證實驗等。
本田則在發布針對中國市場的“Honda Xcelerator China”的基礎上,攜手阿里巴巴等本土互聯網企業共同開發車聯網業務;日產方面于上海舉行的CES Asia期間,展出了首款無形可視化(Invisible-to-Visible,I2V)技術,將日產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新四化”擴展至其正在研發或已經研發的智能互聯科技層面。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師劉淼指出,相比于競爭企業,日資企業在成本控制和投資利潤率方面占優勢,但業績上卻仍顯現出疲態,這正是說明市場正在進入艱難時刻,此外智能化、自動駕駛等新領域的高額投入也將對企業短期的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經歷了前些年的快速發展,新能源汽車在去年繼續實現增長。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我國2017年全年新能源車產銷量已超77萬輛。與此同時,更多
2018-01-15 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