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全國礦山智能化建設和安全發展推進視頻會透露,2020年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全國煤礦智能化建設推進現場會召開后,兩年多的時間,煤礦智能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取得明顯成效。
(資料圖片)
2020年以來,全國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從494個增加到1019個,智能化煤礦由242處增加到572處、產能由8.5億噸增加到19.4億噸,井下用工數量大幅下降,勞動效率、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目前,全國智能化煤礦杜絕了較大以上事故,百萬噸死亡率為0.024,比全國平均數的50%還低。2021年以來,智能化煤礦累計釋放先進產能近6億噸,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
多方協同聯動,智能化建設成效顯著
記者從全國礦山智能化建設和安全發展推進視頻會上了解到,隨著煤礦智能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我國煤礦智能化建設也呈現出重視程度明顯提高、推進力度顯著加大、法規標準更加完善、技術裝備取得突破、融合發展匯聚合力五大特征。
近年來,各地、各相關部門和企業將智能化建設擺上重要日程。內蒙古計劃到2023年生產礦井全部實現智能化,山東2025年將全面完成礦山智能化改造,山西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礦、災害嚴重煤礦全部實現智能化、機械化、自動化,陜西將智能化建設納入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考核。2022年,國家能源集團基本實現煤礦智能化技術及建設100%全覆蓋、采煤作業面100%智能化、掘進工作面100%智能化、選煤廠100%智能化、固定崗位100%無人值守“五個100%”的目標。
同時,國家發改委、應急管理部、國家礦山安監局等部門協同聯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截至目前,25個省份出臺了財稅等支持保障措施,全國智能化煤礦建設投資累計達1000億元以上,提前實現了煤礦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建設1000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目標。
新版《煤礦安全規程》增加了積極推廣煤礦自動化、智能化開采的相關要求,有關方面先后頒布國家標準3項、行業標準25項、團體標準70項。
一批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應用實現了重大突破,超大采高國產成套智能采煤裝備、快速掘進成套裝備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各類型重載作業機器人、智能感知機器人相繼研發成功。煤礦井下機器人由19種已經增加到31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用操作系統,5G專網等前沿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50多個創新平臺和產業聯盟相繼成立,匯集了1000余家企業、100多家科研院所、50多所高校和21個院士團隊,合作范圍擴大到通信、航天等11個行業,一批新技術、新裝備、新材料應用于礦山智能化建設,跨界合作嫁接、疊加、倍增的效應持續顯現。
強化示范引領,各地各煤炭企業多措并舉
近年來,各地、各相關企業加強示范引領,不斷深入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為行業樹立了標桿。
煤礦智能化建設是系統工程,離不開政策、資金、科技、人才等要素的支撐。內蒙古加強頂層設計,每年將煤礦智能化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制定配套實施意見,研究形成優先核增產能、優先復工復產、優先安排專項資金等支持政策,強化政策支持。同時,精心打造11處國家首批智能化建設示范煤礦,引導煤礦企業提高認識,帶動智能化建設向縱深突破。截至目前,內蒙古已建成智能化煤礦126處,全員工效達28噸/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在煤礦領域,山東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省級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向智能化項目傾斜。2019年以來,政府投入資金4.7億元,帶動企業投入160億元。目前,山東省智能化煤礦占比達78.7%。
陜西相繼在陜北、彬長、黃陵等礦區96處煤礦推進智能化建設,已建成102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66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咸陽市年產90萬噸以上生產礦井全部實現智能化開采。
隨著煤礦智能化建設全面加速,“減人、增安、提效”成效逐漸凸顯。國家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兩年,該集團采掘工作面及其生產系統用工減少5000多人;55處煤礦實現安全生產1000天以上;全員工效達43.8噸/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
陜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與2018年相比,該集團煤炭產量增加了7000萬噸,年均增長10%,而掘進工作面數量減少42%,累計壓減井下用工1.4萬人,實現了“少人則安,無人則安”。
“我們分三個階段將所有煤礦建成智能化礦井,規劃投入資金300億元,現已投入100多億元。”山東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集團智能開采產量占比超80%,累計減少井下人員1.2萬人。
補短板強弱項,把智能化建設引向深入
全國礦山智能化建設和安全發展推進視頻會指出,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看到,礦山智能化建設總體上起步晚,總體水平還不高,短板弱項還有不少。如部分地區和涉礦企業在認識上還不到位,煤礦建設進展不夠平衡,相關標準規范還不夠健全,部分技術裝備適應性還不強等。
對此,全國礦山智能化建設和安全發展推進視頻會強調,做好礦山智能化建設、安全發展工作,是安全高質量發展所需,也是大勢所趨,對每個涉礦企業都是一次歷史性、重塑性的機遇。各地區、各相關部門和涉礦企業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以少人無人為導向,以數字賦能為重點,進一步推動礦山智能化建設工作。
要進一步充分發揮部際協調機制作用,推動《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措施落實落地;各地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推進協調機制;各涉礦企業要把智能化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確保謀劃部署到位、資金投入到位、責任落實到位、人才保障到位。
要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政策標準體系。要加強規劃引導,加大政策供給,完善標準規范。
要進一步強化重點突破,推動協調均衡發展。當前和下一個階段,建設相對滯后地區、災害嚴重礦山、非煤礦山要加快進度,同時指導支持廣大民營涉礦企業同步發展。
要進一步強化智能防控,提高安全治理水平。要積極創建少人智能礦山,提升風險智能防控能力,提升智能監管監察能力。
要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塑造迭代發展優勢。要建立完善創新機制,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凝聚創新人才,加強智能化專家庫建設管理,加快培育具備礦山開采、信息技術等相關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加大關鍵技術裝備攻關力度,重點攻克無人化鉆爆、災害精準感知等關鍵技術,加速智能裝備、機器人研發迭代,著力提升智能裝備在復雜環境下的適用性、穩定性、可靠性等。
日前召開的全國礦山智能化建設和安全發展推進視頻會透露,2020年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全國煤礦智能化建更多
2023-01-11 10:12:061月6日,2022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中國夢杯?中國經濟新聞人物——2022十大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是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主更多
2023-01-10 11:15:291月8日,船舶在黃驊港碼頭裝運煤炭。黃驊港煤炭堆場轉運設備在作業(1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 位于河北滄州的黃驊港是西煤東運、北煤南運更多
2023-01-10 10:12:461月7日,2022年煤礦智能化重大進展發布會在京召開。本次發布會旨在展示交流2022年煤礦智能化科技創新和建設成果,總結推廣經驗,發揮先進更多
2023-01-10 10:16:42記者從1月5日召開的2023年全區能源工作會議上獲悉,2023年,我區將繼續肩負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穩定更多
2023-01-10 10:00:38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統計與信息部初步統計,2022年,全國原煤產量超5000萬噸企業15家,與去年持平。產量合計約為259億噸,較去年增加約13億更多
2023-01-10 09:55:092022年,雖然受到國際能源市場持續緊張、高溫干旱暴雨極端天氣、疫情擾動以及輸入性通脹等因素影響,但是在政策調控和市場機制的配合下,更多
2023-01-10 10:15:312022年,黑龍江省煤礦安全生產取得歷史性突破。全省煤礦實現零死亡,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減少3起、5人;全省煤礦連續14個月未發生更多
2023-01-09 10:01:03福建省發改委近日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一季度經濟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切實保障能源供應。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作用,更多
2023-01-09 09:59:331月6日從重慶市經濟信息委獲悉,2022年,陜煤入渝規模達17983萬噸,同比增長132%,創歷年新高,按照每一列3000噸計算,相當于每天17列運煤更多
2023-01-09 1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