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于再生醫學近20年,正海生物(300653.SZ)主營業務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1月5日晚間,正海生物披露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21年全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下同)為1.54億元至1.78億元,同比增長30%至50%,主要因公司持續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品牌影響力、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需求持續向好。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盡管業務規模不大,但依靠技術驅動,在無再融資、對外并購等資本運作的背景下,正海生物自2017年登陸資本市場以來連續五年業績實現正增長,且增速均在兩位數之上。
據了解,正海生物的核心產品主要為口腔修復膜、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兩大類。或許基于較高的技術含量,正海生物的產品毛利率頗高。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正海生物的毛利率持續超過90%。
在基本面的推動下,截至1月6日收盤,正海生物二級市場股價69.6元/股,較其IPO發行價累計上漲近五倍。
2021年凈利預增30%至50%
在核心技術的驅動下,隨著市場需求的逐步恢復,正海生物繼續保持穩定的盈利能力。
業績預告顯示,正海生物預計公司2021年將實現凈利潤1.54億元至1.78億元,同比增長30%至50%。
公司同時表示,2021年,公司持續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品牌影響力、產品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需求持續向好,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實現進一步增長,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步上升。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這是正海生物自2017年以來連續第五個年頭實現業績增長,且增速均在10%之上。而除了IPO募資2.34億元之后,正海生物在上市近五年間并沒有進行再融資或并購重組。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正海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3億元、2.16億元、2.8億元、2.93億元,同比增長21.35%、17.92%、29.81%、4.82%;凈利潤6166.96萬元、8581.51萬元、1.07億元、1.18億元,同比增長35.63%、39.15%、25.14%、10.19%。
其中,即便是在疫情沖擊之下,2020年正海生物依舊實現了業績正增長,且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變化趨勢與凈利基本一致,體現其主營業務獲利能力的穩定性。
隨著疫情影響的逐步消退,正海生物主要產品所對應的口腔科、神經外科等相關科室在2020年積壓的手術需求得以釋放,手術量得到進一步恢復,使得公司業績增速再次回到30%以上的高位。
2021年前三季度,正海生物實現營業收入3.01億元,同比增長39.26%;凈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32.64%。
以此計算,去年第四季度,正海生物的凈利潤將在0.28億元至0.52億元,同比增長21.74%至126%。
在基本面的助推下,上市五年間正海生物的股價震蕩向上。截至今年1月6日收盤,正海生物報收69.6元/股,近三個月累計上漲超50%,且較其IPO發行價累計上漲近五倍。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海生物實控人正在實施減持計劃。上月初,正海生物曾披露,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秘波海及其一致行動人嘉興正海計劃在未來六個月內,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48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披露上述減持計劃的最近進展。
技術驅動產品毛利率維持高位
立足于再生醫學領域近20年,正海生物目前已經上市了軟組織修復材料和硬組織修復材料兩大系列產品,其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開發出的口腔修復膜、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骨修復材料等生物再生材料成為公司業績最主要來源。
或許基于較高的技術含量,正海生物的產品毛利率頗高。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正海生物的毛利率持續超過90%。
即便是受疫情沖擊較大的2020年,正海生物的兩大產品口腔修復膜、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也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9億元、1.37億元,同比增長-5.88%、13.16%,毛利率分別為91.53%、95.32%,同比減少1.23、0.13個百分點,依舊穩定在90%以上。
而2021年上半年,正海生物來自于上述兩大產品的營業收入分別為9448.75萬元、8390.08萬元,同比增長75.89%、19.46%,毛利率90.86%、94.1%,同比小幅下滑0.81、1.14個百分點。
不過,由于目前的收入主要來自于上述兩大產品,正海生物也存在著主要產品較為集中的風險。特別是公司可吸收硬腦(脊)膜補片已經作為帶量采購對象,雖然從2020年部分地區開始執行到2021年上半年,尚未對公司業績造成重大影響,但不排除未來因為帶量采購范圍擴大而對公司業績帶來不利影響。
基于此,正海生物也相繼啟動了活性生物骨、引導組織再生膜等新產品的梯隊研發,并在信號分子、干細胞等領域開展嘗試探索和研究,使公司在研產品儲備充足。
近年來,正海生物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2017年至2020年,公司各年度研發費用分別為1642.11萬元、1663.36萬元、2139.73萬元、2657.27萬元。
2021年前三季度,正海生物研發費用為2244.7萬元,同比增長29%,占營業收入比例約為7.46%。(長江商報記者蔡嘉)
■本報記者 王思文近年來,監管層對于A股吸收優質公司上市的標準只增不減。與此同時,在并購重組項目上也保持著從嚴監管的態勢。《證券日更多
2019-07-04 16:16:45主動退市又轉戰港股市場, 這是不少新三板公司的選擇路徑。10月27日,時空視點整合營銷有限公司(簡稱時空視點)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本次更多
2020-11-18 08:05:25哪有什么天生如此,只是我們天天堅持,Keep的這句經典運動口號鼓舞著健身圈內許多掙扎在堅持與放棄邊緣的人群。成立于2014年的運動平臺Keep更多
2021-03-29 08:41:37對于新上市公司業績變臉,需要研究有沒有之前過度釋放利潤。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司上市一年多就出現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這里很可能會存在大更多
2021-05-31 09:17:13明星企業中國中免(601888 SH)真實盈利能力在不斷下滑。今年上半年,中國中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53 59億元,同比大更多
2021-09-08 08:57:38一筆400萬的股權投資,以超10億元的價格進行轉讓,申能股份(600642 SH)將獲得不菲的投資收益。9月8日,申能股份披露,公司通過上海聯合產權更多
2021-09-10 11:23:42借著醫美面膜的東風,成立不足四年的面膜公司哈爾濱敷爾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敷爾佳)闖關創業板IPO。招股書顯示,脫胎于華信藥業的更多
2021-09-13 10:36:23近兩年逐漸加大多元化股權投資力度的哈投股份(600864 SH),繼續做大做強公司的熱電業務。9月14日,哈爾并哈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哈投股份)發更多
2021-09-16 08:09:21密集募資的元力股份(300174 SZ)有動作了。近日,元力股份發布收購資產公告,公司擬作價1 07億元收購福建南平三元循環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三元更多
2021-09-16 08:14:54經營業績接連下滑,思創醫惠(300078 SZ)的大股東易主了。9月22日晚間,思創醫惠披露,公司大股東醫惠集團擬向南海云轉讓其持有公司7 31%股更多
2021-09-24 1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