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互聯網上客戶數據被泄露的事故屢見不鮮,個人信息保護應如何加強?
11月3日,央行行長易綱在2021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演講指出,應借鑒國際經驗,加大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同時他還總結了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三點實踐經驗。
近一個月來,易綱多次強調數據保護問題。10月9日,他在分享對中國對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實踐時指出,下一步,將在確保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實現更精準的數據確權,更便捷的數據交易,更合理的數據使用,繼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從國際經驗看,許多國家采取立法的辦法進行個人信息保護。例如,歐盟2018年發布《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明確了個人對本人信息享有的權利和數據處理機構應承擔的責任,為其他國家制定數據保護法規提供了有益借鑒。
我國歷來重視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工作。易綱表示,中國人民銀行一直高度重視金融領域的個人信息保護工作,2005年以來在反洗錢、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征信等領域陸續出臺了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制度。近年來,著力治理金融活動中對個人信息的過度收集現象,以及不同意提供個人信息就無法獲取服務的“霸王條款”。同時,督促提供金融服務的各類機構嚴格按照合法、正當、最小必要原則收集、使用和保管客戶信息,規范機構內部為商業目的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充分保障消費者隱私和合法權益。
今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征信業務管理辦法》,明確個人信用信息的邊界,對個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提供等全流程進行了規范。此外,還要求金融科技公司全面剝離與個人征信相關的業務,通過持牌個人征信機構向金融機構提供信用信息服務。
易綱強調,未來會進一步完善金融領域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制度,并加大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監管力度。
談及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幾點實踐經驗,易綱指出,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是實現個人信息保護的基礎。目前,中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已經初步建立,政府部門將依法實施公平監管。
其次,個人信息保護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數據的合理使用。要在充分保護個人信息的前提下,探索實現更加精確的數據確權,更加便捷的數據交易,更合理的數據使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另外,個人信息保護需要加強國際合作。易綱認為,當前,個人信息流動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具有跨界、混業和跨區域的特點,需要各國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當局在反壟斷、數據監管和消費權益保護等方面加強合作和監管協調,尤其是要在個人信息保護的國際標準制定上通力合作。
“準確、完整”意味著告知文本需充分、詳盡,而“清晰易懂”則意味著告知文本需簡明、易懂。這一旨在對于用戶知情權進行充分保護的規定,對于更多
2021-11-04 09:03:23數字經濟下平臺壟斷問題,已從早期的流量競爭和商業模式角力,簡單地靠“燒錢”補貼流量爭奪,大搞掐尖式并購,形成市場封鎖結構,到數據和算更多
2021-11-10 22:33:16“在當前的數據生態中,由于個人信息蘊含巨大價值,APP個人信息處理活動者對于數據的獲取有一種‘天然沖動’?!?a class="more" href="http://m.fujiatianxia.cn/newsinfo/cj/20211111/59801.html">更多
2021-11-11 22:34:37《個保法》《分類分級指南》《責任指南》及《管理條例》中,均體現了互聯網平臺應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基礎上,促進數據流通與分享,打破數據壟斷更多
2021-12-22 21: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