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財經 >
養老業務盈利困局待解!上市公司掘金高達十萬億級“老齡藍海”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21-05-13 08:59:36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加深,我國養老產業蘊含的巨大市場潛力愈加受到資本市場關注。本周,養老概念板塊活躍。截至5月12日收盤,同花順養老概念指數收報1745.03點,周內上漲8.00%,該指數自今年2月9日以來已累計上漲27.45%。個股方面,開能健康、宜華健康、湖南發展等八只個股本周前三個交易日累計漲幅超過20%。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有數十家A股上市公司多維度掘金“老齡藍海”,不過從中盈利者并不多,養老業務盈利困局仍待破解。

十萬億級養老產業藍海開啟

最新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個百分點。與上個10年相比,上升幅度分別提高了2.51和2.72個百分點。

多家機構研究均表明,我國養老產業市場空間將達十萬億級。中國社科院《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可達13萬億元。艾瑞咨詢預計2020年我國養老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7萬億元,2030年達到22.3萬億元。東亞前海證券研究認為,老齡人口增多將帶來較高社會消費傾向,預計2024年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增長將突破10萬億元,年均增速約20%,中老年市場將成為巨大的藍海市場。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2.6億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無論從養老服務事業還是從養老服務產業看,政府和民間資本都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這是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發展空間巨大。他指出,不同于西方國家,我國大多數老人希望養老不離家,民政部提出了“9073”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也就是說將有97%的老年人通過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的方式獲取服務,3%的老年人接受機構養老服務。要滿足絕大多數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就需要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

養老產業的巨大發展潛力,也打開了二級市場的想象空間。中郵證券研究認為,隨著政策不斷加碼,養老產業規模有望維持高速增長,養老服務、保健品、醫療器械以及商業養老險等相關行業將迎發展機遇。

養老業務盈利困局待解

據記者初步梳理,在市場需求和政策利好的持續推動下,已有數十家A股上市公司涉足養老產業。其中,萬科A、世聯行、云南城投、海航投資等多家房地產企業展開了養老業務,愛爾眼科、魚躍醫療、樂普醫療、同仁堂、宜華健康、復星醫藥等醫藥生物類公司,大族激光、同方股份、久遠銀海和國脈科技等信息技術企業,以及南京新百、金陵飯店等可選消費企業均在養老領域有所布局。上述公司的養老業務涉及養老地產、養老服務、養老大健康等多個細分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需求巨大且有政策鋪路,但如何盈利仍困擾著眾多入局者。

以進軍養老產業多年的宜華健康為例,該公司今年以來在二級市場受到追捧,2月5日至5月12日的60個交易日里,公司股價累計上漲151.74%。不過從業績上看,該公司已連續兩年虧損。財報顯示,2020年,宜華健康實現營業收入15.62億元,較上年下降12.87%,在對所投資企業的商譽及長期資產計提減值的情況下,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5億元;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92億元,同比下滑18.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72億元。據宜華健康年報披露,2020年公司養老板塊營收僅為7681.31萬元,同比減少64.78%;其子公司親和源當年虧損約2億元,截至2020年末,親和源凈資產為-2.68億元。宜華健康在年報中介紹說,親和源在2006年已進入養老行業,是國內養老行業的領先品牌。

另一家近期受到投資者青睞的養老概念股湖南發展,近五個交易日股價累計上漲40.03%。年報顯示,2020年,湖南發展的健康產業營業收入為426.84萬元、同比減少74.62%,營業成本為919.89萬元、同比減少67.53%。據湖南發展披露,2020年,公司控股子公司湖南發展養老首次實現扭虧為盈。記者查閱年報發現,湖南發展養老享受多項稅收優惠,比如自2019年6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湖南發展養老免繳增值稅,并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同時該公司還獲得多項補貼和補助。

艾瑞咨詢指出,目前雖然養老服務聚集大量資本共謀出路,但是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企業依舊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和發展困境。“對于機構養老,國家給予的支持力度非常大,比如養老機構建成后,會獲得一次性的建設性補貼,建成之后的日常運行中,還會按月或者按年度撥付床位補貼。”董登新表示,養老服務領域的投資要致力于長遠,短期內盈利比較困難,這是養老服務行業的一個基本規律,投身這一領域者要有做事業的情懷。

相關文章
887家上市公司發增持計劃 A股投資價值顯現

887家上市公司發增持計劃 A股投資價值顯現

近期,A股市場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頻繁發布增持計劃或進展公告。有券商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發布增持計劃可以給個股帶來超額更多

2018-07-26 12:02:22
41家民資上市公司宣布牽手國資 A股13家國資上市公司欲“迎”民資

41家民資上市公司宣布牽手國資 A股13家國資上市

今年以來41家民資上市公司宣布牽手國資,其中近七成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質押股份數占所持股份的比例超80%10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更多

2018-10-22 08:39:01

國資委完善上市公司國有股權管理 加大虧損上市公

國有上市公司扭虧步伐正在加快。《經濟參考報》日前獲悉,國資委正在擬定相關政策,強化上市公司管控,價值創造能力有效提升,下一步將進一更多

2019-02-14 16:22:43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  監管主要瞄準三大重點領域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 監管主要瞄準三大

2018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進入密集期,對于年報披露過程中發現存在真實性、規范性、透明性等問題重拳出擊,嚴格規范——證監會將強化上市公司更多

2019-03-25 11:22:07

1291家上市公司擬分紅8489.43億元 分紅額占凈

■本報記者 趙學毅上市公司年報分紅季來臨,《證券日報》據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4月13日,共有1301家公司公布了分配方案,其中分配方案中更多

2019-04-15 15:00:34

證監會完成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修訂 并自發布之日

本報訊 4月17日,證監會正式發布《關于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決定》,并自發布之日起施行。此次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主要圍繞存更多

2019-04-18 09:15:53

A股共有2456家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一季報 近六

■本報見習記者 孟珂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五(4月26日),A股共有2456家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一季報,其中,實現凈利潤同比正增長的公司更多

2019-04-29 15:05:27

2018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38萬億元

■本報記者 張歆 姜楠2018年,深滬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平穩,且現金分紅創新高。統計顯示,2018年,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共實現凈利潤3 38萬億元更多

2019-05-06 16:59:51

年內有478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回購交易金額

■本報記者 黃作金見習記者 李正一方面管理層支持,另一方面市場處于相對低位,今年發布回購計劃的A股公司明顯增多,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更多

2019-05-08 14:55:17

加快推進資本市場綜合性改革和對外開放,促進提高

開欄語:5月11日,中國上市公司協會2019年年會暨第二屆理事會第七次會議在京召開。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出席會議并作了題為《聚焦提高上市更多

2019-05-15 15: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