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3月22—26日),A股合計有8家企業首發上會,其中6家企業獲通過,1家被暫緩表決(晶云藥物),1家上會被否(鴻基節能)過會率為75%。其中,創業板上會企業數量占五成,合計有4家;科創板、主板、中小板上會企業數量分別為2家、1家、1家。
截至3月26日,今年審核機構已合計審核IPO企業121家,過會率為89.26%;2020年同期,合計有49家企業上會,過會率為95.92%;2019年同期,合計有16家企業上會,過會率為75%。時代商學院梳理IPO上會通過率發現,2021年審核機構的審核速度較前兩年增長迅猛,過會率比2019年高出近12個百分點,但比2020年下滑約6個百分點。
新股上市方面,上周A股合計有12家新股上市,數量環比上周翻倍。其中,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有4家,分別為奧泰生物(688606.SH)、九聯科技(688609.SH)、騰景科技(688195.SH)、星球石墨(688633.SH);創業板同樣有4家新上市企業,分別為貝泰妮(300957.SZ)、嘉亨家化(300955.SZ)、線上線下(300959.SZ)、英力股份(300956.SZ);主板新上市企業有3家,分別為海天股份(603759.SH)、長齡液壓(605389.SH)、同力日升(605286.SH);中小板新上市企業僅楚天龍(003040.SZ)1家。12家企業的平均中簽率為0.026%,首發市盈率均值為36.59倍。
【本周概覽】
一、12企本周將上會,江滬企業占比近6成
本周(3月29日至4月2日),12家企業即將首發上會,分別為艾為電子、復旦微、禾信儀器、天微電子、同益中、唯賽勃、海鍋股份、嘉戎技術、開勒環境、戎美股份、拓新藥業、盛航海運。從板塊分布看,有6家企業擬于科創板上會,占比5成;創業板合計有5家企業本周上會,中小板上會的企業有1家。
按地域看,本周上會企業主要來自上海,合計有4家,占比1/3。其次是江蘇省,合計有3家企業,占比1/4。
二、部分IPO企業風險提示
基于招股說明書,時代商學院整理了拓新藥業、開勒環境、唯賽勃的主要風險點。
1.拓新藥業
(1)產品價格下降風險
拓新藥業主要產品為核苷(酸)類原料藥及醫藥中間體,產品價格主要受市場競爭、下游客戶需求等因素影響。隨著未來行業競爭的加劇,競爭對手可能采用低價策略搶占市場份額,該公司產品價格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另外,在未來下游客戶與拓新藥業供需關系發生變化時,該公司可能采用降價銷售策略以保持與客戶的長期合作關系。因此,該公司面臨產品價格下降的風險。
(2)原材料采購價格波動風險
拓新藥業原材料包括生產相應產品所需的醫藥中間體、精細化工品和大宗化學原料等。受市場供求關系、環保監管等因素的影響,該公司部分原材料的價格在報告期內波動較大。例如,2019年,乙腈的平均采購價格較2018年上漲38.04%,2020年的平均采購價格較2019年上漲16.08%;三氮唑甲酯2019年的平均價格較2018年下降9.34%,2020年的平均采購價格較2019年上漲1.83%。
將報告期各期主要原材料的實際采購成本與根據基期價格(2017年價格)計算的成本進行對比,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主要原材料采購成本分別增加了967.41萬元、1067.48萬元和907.77萬元,占各期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分別為4.54%、4.71%和3.12%。
為應對主要原材料價格波動對拓新藥業經營業績產生的不利影響,該公司采取了長短期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包括對原材料價格波動進行預判并提前調整庫存、持續的工藝進步和生產過程的精細化控制。如果該公司對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預判出現失誤,或通過工藝進步和生產過程的精細化控制仍不能有效控制成本的上升幅度,且如該公司不能將原材料波動帶來的風險向下游客戶進行有效傳遞,拓新藥業將面臨原材料采購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2.開勒環境
(1)經營活動相關的訴訟風險
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開勒環境在經營活動中尚存在未決訴訟或仲裁,其中包括公司作為原告/申請人的訴訟及仲裁涉及金額98.09萬元,主要原因是供應商未能及時交付貨物或客戶未能及時交付貨款。前述相關訴訟或仲裁涉案金額較小,該公司已確認相應損失,不會對其生產經營產生實質性障礙或者其他潛在影響。
開勒環境及控股子公司作為被告的訴訟,主要系同行業公司指控子公司墨西哥開勒在風扇扇葉尾翼使用黃色侵犯了其注冊商標及涉嫌不正當競爭,并將開勒環境追加為被告。根據境外律師判斷,墨西哥開勒及開勒環境勝訴概率較高;若墨西哥開勒敗訴,法院裁決酌定賠償的金額非常有限;墨西哥開勒在美國無實際銷售,開勒環境在美國銷售金額和數量占比極小,即使該公司未來不在美國進行該類產品的銷售,對其業務及經營業績不存在重大不利影響,該案件對開勒環境生產經營無實質性影響。但若在后續經營中,開勒環境不能妥善處理與客戶之間的業務合作關系,產生其他法律糾紛,也可能會對該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2)HVLS風扇廠商被傳統風扇廠商替代的風險
HVLS風扇與傳統風扇在扭矩、轉速、風量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使得兩者在覆蓋面積、提升人體舒適度、節能環保等功能方面亦形成較大差異,進而導致兩者具有不同的應用場景。報告期內,HVLS風扇行業的核心零部件國內均產業化供應充足,但傳統風扇進入HVLS風扇行業依然面臨較高壁壘,包括技術壁壘、渠道及客戶資源壁壘、安裝服務壁壘以及品牌及口碑壁壘等。
雖然HVLS風扇廠商一定時期內不存在被傳統風扇廠商替代的風險,但傳統風扇廠商發展歷史更為悠久,不排除其借助研發、采購、生產以及銷售等方面的相關積累進入HVLS風扇領域,從而加大行業內競爭壓力,甚至對HVLS風扇廠商形成替代風險,并可能給發行人帶來經營業績上的壓力。
3.唯賽勃
(1)境外生產經營風險
唯賽勃復合材料壓力罐產品的境外銷售主要在北美地區,該公司在美國俄亥俄州設立了美國唯賽勃,主要從事北美市場的復合材料壓力罐的生產銷售。報告期內,美國唯賽勃復合材料壓力罐銷售收入分別為1182.06萬元、1447.77萬元、1810.27萬元和1211.77萬元,占美國唯賽勃當期銷售收入的85.3%、88.24%、87.49%和84.96%。
報告期內,美國唯賽勃生產特定型號的復合材料壓力罐,主要是小規格品類,覆蓋各型號產品,若未來該公司因持續技術創新不足或未能及時調整研發技術路線,未能及時進行技術升級迭代導致技術水平落后,可能將導致美國唯賽勃復合材料壓力罐產品無法適應市場需求,面臨產品競爭力缺失、市場地位下滑及主要客戶被競爭對手獲取的風險,導致美國唯賽勃生產經營下滑或發生重大變化的風險。
(2)存貨規模較大的風險
報告期內,隨著唯賽勃經營規模逐步擴大,該公司原材料、庫存商品相應增加。報告期各期末,唯賽勃存貨規模保持較高水平,且存貨賬面價值逐年增加,分別為4239.91萬元、5668.96萬元、6325.84萬元和6252.21萬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4.8%、25.14%、24.34%和26.85%。
唯賽勃結合“以銷定產”模式和一定規模安全庫存合理確定采購規模、存貨規模。未來,該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將隨著經營規模的持續擴大而增加,一方面將占用運營資金,影響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如果未來產品的市場價格發生波動導致存貨的可變現凈值降低,該公司存貨可能發生跌價損失的風險,進而對該公司的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本周觀察】撤單企業陸續返場,基本面欠佳企業仍難逃被否“宿命”
2月以來,證監會為保障、優化投資環境,不斷出臺新政策、新規定(時代商學院在前幾期的IPO周報中進行了持續跟蹤報道,詳情可閱讀往期IPO周報)。在此背景下,不少IPO企業選擇主動撤回申報材料,但也不乏存僥幸心理的企業“硬著頭皮”上會,結果多被上市委投票否決,導致3月份的過會率急劇下滑。據Choice數據,今年A股1—3月的IPO過會率分別為90.32%、90.63%、76.67%(截至3月26日)。
據不完全統計,此前IPO撤單企業正在陸續返場。比如,3月12日撤回IPO申請的佛山市聯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本月19日重新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前后僅隔7天。此外,2月23日,安徽森泰木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動終止科創板審核,但其卻出現在最新一期安徽轄區擬IPO企業輔導表中,上市板塊已由原來的科創板轉至創業板。
不過,企業撤回材料重啟IPO不代表過會幾率的提升,基本面欠佳的企業仍難逃發審委、上市委的“火眼金睛”。以今年內二度上會的匯川物聯(科創板)、林華醫療(主板)、百合醫療(科創板)為例,上述3家企業分別于1月21日、1月14日、1月4日被上市委、發審委暫緩表決,后分別于3月18日、3月4日、3月4日重新上會,但只有百合醫療過會,林華醫療遭取消審核,匯川物聯直接被否。
時代商學院認為,在注冊制即將全面實行之際,監管部門通過不斷完善監管機制以解決目前科創板、創業板逐漸暴露的問題,嚴抓信息披露,有助于讓企業、中介機構等認清現狀、回歸理性,認真履行信息披露、資料核查的職責,從源頭上最大程度地保障優質企業順利登陸A股市場。
隨著年報季報業績陸續披露,醫藥行業基本面向好趨勢逐漸得到驗證。4月13日,A股醫藥板塊表現較強,申萬醫藥生物行業指數上漲0 70%,熱景生更多
2021-04-14 08:39:134月26日,醫藥生物板塊早盤集體強勢,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一度沖高漲近3%,午后隨大盤調整震蕩走弱,截至收盤微跌0 07%。個股方面,共同藥業、更多
2021-04-27 08:45:54十一長假期間,國際市場的WTI原油和布倫特原油近月合約紛紛創下2014年11月10日以來新高。大宗商品會否又被帶一波漲勢起來?今年以來,煤炭、更多
2021-10-06 19:54:12截至發稿,特發服務、招商積余、新華聯等多股漲停,新大正、世聯行、我愛我家等紛紛跟漲。更多
2021-11-11 12:03:55■本報記者 毛宇舟對于很多行業而言,職業從業資格是從事該行業的必需品,金融行業更是如此,取得的資格認證越多,就業砝碼就越重,如果不更多
2019-05-17 16: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