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6日,7家A股上市券商2019年業績報告出爐。得益于去年市場行情回暖,券商業績喜人,但行業分化明顯,市場集中度逐漸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券商正在向重資產化方向轉型,通過再融資等方式提升資本實力,或通過并購重組做大做強,并積極“走出去”進軍海外市場。
4月1日,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將正取消,本土券商“危機感”陡增。分析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具備國際金融市場優勢的外資券商將加劇行業競爭,行業馬太效應日益明顯。在與海外頭部證券機構競爭中,本土頭部券商發揮規模優勢,深入挖掘自身市場優勢,打造國際化品牌。中小券商特色、差異化發展,與頭部券商形成多樣化、多層次的競爭格局。
發力重資本業務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133家券商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604.83億元,當期實現凈利潤1230.95億元,同比均大幅增長,120家公司實現盈利。其中,證券投資業務同比增長52.65%,承銷與保薦業務同比增長46.03%,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同比增長26.34%。
截至3月26日,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銀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浙商證券7家上市券商2019年年報出爐。從年報數據來看,去年券商業績整體有所增加,但行業分化明顯。行業龍頭中信證券2019年實現營收431億元,凈利潤126億元;海通證券營收344億元,凈利潤105億元。國泰君安、國信證券、中信建投表現不錯,但與第一名仍存在較大距離。而有些券商營收和凈利潤僅是頭部券商的零頭。
投行業務分化,市場集中度較高。據中信證券統計,2019年的A股承銷金額(現金類)前十位證券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為72.72%,2018年、2017年、2016年這一數字分別為71.19%、64.40%、58.65%,“強者愈強”趨勢加劇。
從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看出,國內券商正在發力重資本業務(信用業務和自營業務)。2019年,中信證券融出資金由500億元增至615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由1617億元增至2484億元;海通證券融出資金由489億元增至528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由1772億元增至2196億元;中信建投融出資金由251億元增至278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由573億元增至918億元;浙商證券也表示,由于信用業務規模增加,融出資金同比增長52%至88億元。
當前,多家券商通過定增、配股等再融資方式進行“囤糧”,提升資本實力。海通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等券商紛紛修改定增預案,涉及資金480億元,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同時,不少中小型券商也在通過配股、可轉債等方式進行“補血”,主要用于資本中介業務,具體包括融資融券業務、投資交易業務等。
本土券商“走出去”
4月1日,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將正式取消。外資機構憑借其國際金融市場優勢,將在混業經營、機構客戶服務、產品定價能力、業務創新、人才等領域,與本土券商展開正面競爭。本土頭部券商也在加速國際化步伐,服務中國資本和中國投資者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境內券商就在香港、新加坡設立了一些證券子公司。隨著證券市場雙向開放加速,本土券商“走出去”案例會越來越多。
要直面外資券商的競爭,本土券商無疑面臨巨大挑戰。大券商實力雄厚,在競爭時主動性更強一些;中小券商轉型難度較大,顯得更為被動一些。我國券商行業也將優勝劣汰,逐漸向頭部券商集中,改變現在“數量多而質量不高”的行業格局,有望打造出在國際市場上有競爭力的航母級券商。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本土券商目前“走出去”的能力還比較弱,缺乏足夠的國際市場的運作經驗。因此,本土券商“走出去”的能力及國際化經營水平亟待提升。另外,國際上知名券商最大特征就是用經營特色和獨有的企業文化去打造國際品牌,而我國頭部券商業務大多同質化,個性特色并不鮮明,基本上是“大而全”。
“為應對外資沖擊,本土券商要有細分的過程,培養并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頭部券商發揮規模優勢,打造自身特色品牌;中小券商在能力、產品業務的特色上,走出自己的一套特色化經營模式,與頭部證券公司形成多樣化、多層次的競爭格局。”董登新表示。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資的進入無疑會加劇證券行業的競爭格局。中國就有100多家券商,但這些券商體量遠遠不及美國高盛集團等重量級玩家,本土券商將面臨巨大沖擊。”邵宇認為,在中國市場,本土券商對投資人等方面的市場了解,始終是競爭力所在。但外資券商在金融科技等方面有領先優勢,二者之間肯定要進行正面的對沖跟競爭。
在與海外頭部證券機構競爭中,本土券商如何取勝?邵宇認為,本土券商能做的就是去深耕,挖掘自身市場優勢。另外,本土券商在走出去的時候,必須找到海外的合作伙伴,學習了解海外運作規則。更重要的是,加強對金融科技等技術的投入。
打造航母級券商
2019年11月底,證監會提出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目標。下一步,一是要繼續鼓勵和引導證券公司充實資本、豐富服務功能、優化激勵約束機制、加大技術和創新投入、完善國際化布局、加強合規風險管控,二是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將積極支持各類國有資本通過認購優先股、普通股、可轉債、次級債等方式注資證券公司,推動證券行業做大做強。
再融資政策松綁有助于券商進行補血融資,加速航母級券商的誕生,但存在一定門檻。桂浩明告訴記者:“再融資新政出臺后,對戰略投資者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一些缺乏大股東支持的中小券商很難達到標準,成功融資面臨一定壓力。值得研究的是,如何尋找到一套適合自身的再融資道路,盡快實現券商做大做強的目標。”
除了內生式增長,券商也可以外延式發展,并購重組成為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券商龍頭中信證券被寄予厚望。在中信證券完成134.6億元的大手筆收購后,廣州證券于2020年1月更名為中信證券華南股份有限公司。此前,中信證券先后成功并購過萬通證券、華夏證券、金通證券、里昂證券。通過并購,中信證券的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另外,人才儲備尤為關鍵。在董登新看來,人才大戰是中外券商競爭的必由之路,本土券商不能只是通過資本擴張提升競爭力,高端專業型的人才儲備也不容忽視。面對境外強手的競爭,除了資本擴張,本土券商還要大幅提升產品業務的創新能力,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同時也要引入通曉國際市場運作的專業人才。
截至3月31日,已有18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18年年報,已占全部35家A股上市券商比例的一半以上。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18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更多
2019-04-02 09:17:42■本報記者 王思文截至昨日《證券日報》記者發稿時,已有32家上市券商發布6月份業績數據。由此,上市券商2019年上半年業績輪廓清晰可見。更多
2019-07-10 08:46:31前十大券商實現凈利潤近400億元,占比七成■本報記者 王思文8月30日晚間,滬深兩市36家A股上市券商2019年半年報披露正式收官,頭部券商今更多
2019-09-02 16:36:19■本報記者 王思文通過首發上市,利用募集資金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擴大公司的營業規模已成為證券公司融資的重要途徑。據《更多
2019-10-10 10:56:21上市券商與龍頭信托公司,卻因一筆2 3億元的信托資金陷入紛爭。3月10日晚間,方正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5個多月前花2 3億元認購了一只信托產更多
2020-03-12 13:43:3228家上市券商年度業績初亮相,14家凈利潤同比增長超50%21家上市券商抱團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預計去年計提202 55億元2020年,受多層次資本市更多
2021-02-18 08:21:42目前,上市券商今年一季報逐漸開始披露,在一季度高波動市場特征下,受自營業務影響,券商的業績分化也正在加劇。截至目前,40家A股上市券更多
2021-04-28 08: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