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陳煒:8月26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指出,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作為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同樣在資本市場形成了較強的利好預期。今日,本報聚焦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相關采訪和解讀。
■本報記者 劉萌
8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指出,新形勢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調整完善區域政策體系,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在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經濟基礎、技術水平、社會文化背景等諸多方面的差異較大。需要正確處理好全國與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關系,促進區域間的合理分工及協調發展,盡可能緩解區域發展失衡、城鄉割裂、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
“完善區域政策體系,就是以大局觀來統籌考慮所有地區的發展進程。各區域從各自的經濟條件出發,揚長避短,合理選擇和培育主導產業,保持和提升各區域的競爭力。同時,地區與地區之間應形成合理的分工,避免一哄而上或惡性競爭。此外,還要注重經濟與社會事業發展相互兼顧,重視社會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付一夫進一步解釋道。
多年來,我國區域經濟布局從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都是基于當地實際找準戰略定位,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建立政策協調機制,來實現高質量發展。
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指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新時代國家重大戰略之一。事實上,相關區域政策的發布和落實,在資本市場中形成了很強的利好預期,上市公司的估值修復得到關注,并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8月26日,河北自貿區設立,自貿區內前沿的金融制度改革、自由開放的投資貿易、寬松的政府監管及優惠的稅收政策將為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提供巨大的機遇。
對此,付一夫表示,于京津冀地區而言,在各種政策利好的賦能下,外商投資準入門檻不斷降低,且自貿區引領著國際規則的對接以及資金、人才、物資的自由流動,這些都有助于外資持續流入。這不僅為京津冀資本市場帶來流動性的“活水”,也為市場帶來信心。同時,海外資金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方式,有助于促進當地投資者結構的優化和素質的提升,有利于改善京津冀資本市場的投資方式,形成風險價值的價格發現,這些都是推動京津冀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積極因素。
再以長三角為例,付一夫表示,其發展關鍵在于發揮各地特色,明晰城市功能定位和分工協作機制,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區域空間格局。具體而言,長三角充分發揮上海綜合服務功能齊全、江蘇實體制造業實力強、浙江民營經濟活躍、安徽資源優勢明顯等特點,正在形成產業一體化發展合力。除了經濟層面以外,在生態保護、民生共享、市場監管、立法協同等方面,長三角地區也都采取了有效措施,立足于推動區域的協調發展,并取得了良好成績。
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獲取到了一組全新一代E級敞篷版車型的國內路試諜照。新車采用了軟頂機械敞篷結構,造型與海外版新E級敞篷車型相同。奔更多
2018-01-08 1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