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財經 >
稅延養老險求變:十年醞釀終于落地 完善三大養老體系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9-03-07 17:21:25

隨著老齡化加速,養老成為一個長期熱門的話題。多個政府部門聯手推動的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以下簡稱“稅延養老險”)正在縱深推進。不過,由于目前僅覆蓋3個地區以及稅優額度較低、稅延計算較為復雜,稅延養老險在試點地區推行較為緩慢。在全國兩會上,有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建議,稅優額度應當進一步加大,以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尤其新個稅政策實施后,稅延養老險也應當更新換代。

十年醞釀終落地

稅延養老險制度可謂“十年磨一劍”,在2018年4月12日,財政部、銀保監會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通知》指出,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實施稅延養老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所謂的稅延養老險,指的是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商業養老年金保險,個人在購買這款產品時,可以根據繳納的保險費按照一定限額延遲交稅,等個人按規定領取商業養老金時,再由保險公司代扣代繳其應繳的個人所得稅。

這一政策在十多年前就開始探討。正式確定的試點政策適用對象主要有兩類人員:一是在試點地區取得工資薪金、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二是在試點地區取得生產經營所得以及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伙企業自然人合伙人和承包承租經營者。

目前,銀保監會已公布四批經營稅延養老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名單,共計20家保險公司入圍,分別是首批的中國人壽、太平洋壽險、平安養老、新華保險、太平養老、太平人壽、泰康養老、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中信保誠、中意人壽、英大人壽12家險企,第二批的人保壽險、民生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和東吳人壽4家險企,第三批的建信人壽、恒安標準人壽、交銀康聯人壽3家險企,以及最新批復的光大永明人壽。在試點階段,不少獲得資質的保險公司開始積極布局。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超過60款產品已投放市場。

數據顯示,2018年16家開展個人稅延養老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累計實收保費約7000萬元,承保件數約4萬件。

完善三大養老體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稅延養老險試點可以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增加養老資產、改善養老金體系存在的結構失衡、緩解基本養老保險的可持續壓力以及彌補企業年金發展的不足,對于完善多層次的養老金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18年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為2494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7.9%,并且我國老齡化增速高于世界水平,預計2050年我國人口老齡化比例將達到34.1%,老年人口數量接近5億人。

與此同時,社會基本養老保險作為居民養老的“第一支柱”,面臨著較大收支壓力,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支出規模快速增加。作為養老保險制度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據統計,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全國范圍內參加職工人數達2352.26萬人,主要集中于國企和央企,難以突破覆蓋面小、參保人數少等困境。

根據政策規劃,到2020年商業養老保險這一第三支柱將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而稅延養老險估計能夠帶來1260億元潛在增量保費。此外,稅延養老險還具有繳稅遞延、收益穩健、管理透明、轉換方便等特點。2018年6月,稅延養老險正式對外銷售,在繳稅遞延方面,每人每月最高1000元、每年最高1.2萬元的稅延額度。

平安養老險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甘為民曾向媒體表示,稅延養老險政策的推出,標志著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制度的破題。

據了解,人社部、財政部正會同金融管理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等單位,就深化養老保障第三支柱進行研究設計,2019年5月起稅延養老險制度有望由試點轉向常規化開展。

新個稅下待完善

就試點一年的情況來看,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認為,商業養老保險在發揮第三支柱作用、服務民生和促進實體經濟方面的應有效果未充分顯現。

北京商報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稅延養老險經過一年試點,一些問題顯露突出,如稅延養老險優惠力度低、辦理手續繁瑣、產品限定銷售區域太小等。例如,客戶在購買稅延養老險產品后,要先激活中保信平臺,然后需要每月打印扣稅憑證,交給所在單位人力資源部門進行抵稅。由于每個月都需要下載扣稅憑證,不少客戶反映投保后手續過于麻煩。

有保險專家認為,稅延養老險推廣的難點在于目前我國個人繳稅是單位代扣代繳,一些非薪金收入并不繳稅,因此難以準確判斷個人所得稅稅率。雖是個人稅收優惠和遞延,購買時卻要通過單位買,消費需求無法充分及時滿足,這需要通過完善個稅納稅平臺來解決。

同時,業內人士認為,稅延養老險產品優惠力度過低,目前每月稅前扣除的額度是1000元,一年僅1.2萬元,并且將來領取養老金時還要繳納7.5%的稅,加之個稅起征點提升,經計算,目前該稅延養老險產品可能對于月薪2萬元以上的群體更有吸引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燕芳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向媒體談到,在稅延養老險政策制定之初,希望能夠吸引到更多中等收入群體來購買,為人們的晚年生活增添一份保障。但隨著新個稅政策的出臺,稅延養老險能帶來的優惠大幅下降,也使得覆蓋人群大大縮減。周燕芳指出,這一現象已背離了當初推行稅延養老險的初衷,因此需要盡快根據新個稅政策來更新稅延養老險。

委員代表建言獻策

在全國兩會期間,集養老與保障的稅延養老險成為一大熱點。

全國政協委員、國壽集團原董事長楊明生在提案中提出,將稅延養老險的稅延額度,與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項一起作為稅前扣除項目納入“個人所得稅”App,以此簡化流程;在繳費方式上,為進一步提升廣泛參與力度,建議可考慮將稅延養老險作為類企業年金的半強制性“自動參保”計劃,默認員工自動參保,以提高整體效率。

同時,楊明生還稱,在覆蓋范圍上,建議提升稅收優惠力度,將個人為配偶投保稅延養老險列入稅收抵扣范圍,并進一步降低領取時7.5%的實際稅率;在抵扣程序上,建議與新稅法接軌,采用定額扣除制,即去掉6%的浮動限額約束,將稅延額度確定為一個固定值,并將月抵扣改為年抵扣。

關于稅延養老險稅收優惠力度較低的問題,孫潔也提出,建議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個人所得稅稅基、稅率政策的調整以及專項抵扣政策的出臺,對稅延產品造成較大沖擊。可適當提高稅收優惠額度,如10%或5000元額度;目前領取階段7.5%的個人所得稅稅率可調整為3%,對重疾、身故或全殘情況,建議領取時免繳個人所得稅。

此外,孫潔還建議加強中保信系統與稅務部門的信息銜接,設定自動認證,取消個人賬戶激活、取消稅延憑證的出具,即客戶投保成功后自動默認并進行抵扣、簡化流程。稅務部門可以組織企業人事部門和報稅人員稅延扣除專項培訓,以增強企業組織員工參保的積極性,真正做大養老的第三支柱。

關鍵詞: 稅延養老險
相關文章
別點這款APP!犯罪團伙收買4S店員工 盜取汽車數據

別點這款APP!犯罪團伙收買4S店員工 盜取汽車數據

前不久,在二手車市場上流行一款叫做淘車大師的App,只要支付29元,就能在APP上查詢汽車在4S店的維修保養記錄、事故歷史、最后里程數等信息更多

2018-01-08 15:11:27
奔馳新E級敞篷版諜照曝光 造型與海外版新E級敞篷車型相同

奔馳新E級敞篷版諜照曝光 造型與海外版新E級敞篷

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獲取到了一組全新一代E級敞篷版車型的國內路試諜照。新車采用了軟頂機械敞篷結構,造型與海外版新E級敞篷車型相同。奔更多

2018-01-08 1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