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財經 >
變身仙股20天 中弘股份撞“退市紅線”
來源:新京報 2018-10-19 11:10:13

已連續20日股價低于1元,深交所將在15個交易日內決定中弘股份是否退市;公司股票今起停牌

10月18日,中弘股份開盤跌停,逾500萬手封跌停板,股價最終報0.74元。至此,中弘股份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觸及退市“紅線”。如果退市,中弘股份將成為A股首家因股價連續低于1元退市的企業。

新京報記者對照深交所規定發現,中弘股份應當在連續20日股價低于1元的次日,也就是10月19日(周五)披露相關事宜,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也從公告之日起停牌。從10月19日(周五)算起,深交所在15個交易日內作出公司股票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這也將決定中弘股份最終的命運。

18日晚,中弘股份發公告稱,公司股票19日開市起停牌。

深交所最晚11月8日決定其是否退市

從9月13日至今,中弘股份曾發布10次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嘗試第四次引入“救星”,然而最終難逃被終止上市的命運。

10月17日晚,中弘股份發布了“公司股票可能將被終止上市的第十次風險提示性公告”。公告中稱,中弘股份已連續19個交易日(2018年9月13日-10月17日)收盤價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1元),根據有關規定,公司股票可能將被終止上市。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在中弘股份昨日收盤后,深交所有權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按照流程,中弘股份應當在連續20日股價低于1元的次日,也就是10月19日(周五)披露相關事宜,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也從公告之日起停牌。

18日晚間,中弘股份發公告稱,公司將自10月19日開市起停牌,深交所將自公司股票停牌起15日內作出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

從10月19日(周五)算起,最晚到11月8日,中弘股份就將迎來上市以來最重要的決定。

據媒體報道,中弘股份相關負責人稱,“公司股價表現有些出乎意料,一直在和國厚資產溝通,大家都希望保住上市公司的地位;也一直在和交易所溝通,目前還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回復”。

2018年8月,中弘因涉嫌在2017年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三季度報告有虛假記載,被證監會立案調查。8月末,中弘發布2018年上半年報,2017年,公司巨虧15億元,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13.26億元。

據其10月15日晚披露的公告,目前,中弘股份及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為56.18億元。

10月16日收盤后,中弘股份公告稱,董事會于2018年10月16日收到公司董事長王繼紅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及董事、總經理張繼偉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

10月18日,新京報記者聯系中弘股份和深交所方面,未獲得回復。

未來走勢:退市VS停牌

“退市后會上新三板嗎?”“中弘三亞分公司稱公司將申請破產是否屬實?”“為什么中弘股份不能停牌?”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和東方財富網股吧中,大量股民對于中弘股份未來走勢極為關注。

北京惠誠律師事務所總所高級合伙人薛起堂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股市牌照緊張,即使是部分冠上ST的上市公司,雖然業績不佳,但如果有新的投資者借殼上市,也可能不會退市。“我認為停牌、等待救援的可能性比較大。”

不過,財經評論人皮海洲的觀點與之相反。在皮海洲看來,中弘股份的退市是市場的理性選擇。今年以來,管理層加強對退市工作的監管,多家公司在今年退出股市。中弘股份的退市,涉及對退市制度的執行。

“在此之前,尚無任何一家公司因為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而退市。如果放任市場對其股價進行操縱的話,那么中弘股份股價有望重新站在1元之上。正是由于管理層加強了對市場操縱的監管力度,才使得有關力量放棄了對中弘股份股價的操縱,進而使得中弘股份成為首只因股價低于1元而退市的公司”,皮海洲表示,這也是退市制度的重大勝利。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協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為促進我國股票市場發展,應進一步完善投資者法律保護制度和提高執法效率,通過制度的創新和實施相應的政策抑制關聯交易、虛假信息披露等控股股東獲取控制權私人收益的手段。

李虹含建議稱,未來,我國應在證券監管制度的完善方面加強在規范關聯交易,打擊內幕交易及對中介機構虛假、縱容行為的懲罰措施等方面的制度建設。

■ 焦點

律師:維權勝訴不等于拿到賠償

除了中弘股份前景如何之外,虧損的股民能否拿到賠償、能拿到多少賠償也是焦點問題之一。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北海國際仲裁院仲裁員鐘蘭安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及司法判例,股民就上市公司因財務做假,要求上市公司賠償股民損失的,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因此,這類案件有勝算。

北京惠誠律師事務所總所高級合伙人薛起堂也表示,如果坐實中弘股份因財務造假而導致股價下跌,法院將支持股民維權。

不過,勝訴了并不等于能拿到大量賠償。

薛起堂稱,從舉證上來說,股民很難證明如果中弘股份沒有財務造假股票就一定會上漲,因此也很難舉證自己究竟因為財務造假損失了多少錢。“股市本來就存在風險,認定有多少損失是直接由上市公司錯誤造成的是一件很復雜的事”。

從周期來看,鐘蘭安也表示,民事訴訟一審需要三到六個月審結,若案情重大,還可以延期六個月,如果組團維權經濟成本更低,但時間成本更高。

即使勝訴了,法院判決獲得賠償,就一定能拿得到嗎?據了解,目前中弘股份逾期債務早已接近60億元,四次尋找救星也是為了解決債務問題。

薛起堂表示,如果中弘股份申請破產,或者公司逾期債務無法償還,可能從客觀因素上確實沒有多余的錢補償股民,就會出現即使勝訴也拿不到賠償的情況。

■ 聲音

股民:曾以為它能漲回來

一位家住廣東省的股民小劉告訴記者,自己是在2015年11月底以3.39元買入中弘股份的,那時以為股價會漲,沒想到卻是落日余暉。

2016年11月底,中弘股份股價早已從3元高點墜落,后一直徘徊于1.8元至2.2元之間,小劉決定再賭一回。

當月底,小劉以2.01元價格補倉。算上此前在高位買入的股票,和隨后一兩次在1元-2元區間的補倉,小劉在中弘股份上投入了1.45萬元左右,持倉5824股。但小劉并沒有賭贏。

隨著時間進入2018年初,中弘股份開啟了股價下跌模式。今年以來,中弘股份已經兩次跌成1元“仙股”又起死回生。即使是在這段時間,小劉仍然沒有清倉,“我總覺得它還能漲回來吧”。懷著這樣的心態,小劉帶著他5824股股票看著中弘股份股價在1元線上下浮動。

中弘股份股價第二次跌破1元線的直接原因,是公司因為披露的2017年一季度報告、半年度報告、三季度報告涉嫌虛假記載,8月14日收到安徽證監局《調查通知書》,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

今年9月,一位持有中弘股份27100股的陳姓股民在新浪股民維權平臺發起維權申請,已經被宋一欣律師接受。

進入退市停牌前的最后6小時,小劉手中持有的股票市值從1.45萬元降到了4775.68元,虧損近1萬。“我以前還每天看一次中弘股份,希望它漲,后來半年看一次,還抱有一點期望,最近這幾個月股價總是在1元以下,我又不舍得割肉,沒想到真的走到這一天”。

新京報記者 林子

關鍵詞: 紅線 股份
相關文章

比特幣ATM機驚現北京街頭,專家:已經觸碰監管紅

近日,比特幣ATM機驚現北京街頭的消息流傳網絡,并配有多人排隊等候購買比特幣的圖片。記者據文中地點前去走訪,卻發現人去樓空,比特幣ATM更多

2019-05-23 09:42:03

財政部劃定撥備覆蓋率紅線 防止金融企業利用準

9月26日財政部公布《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防止金融企業利用準備金調節利潤。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為例,監管部門更多

2019-09-27 15:21:20

國務院給中央企業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劃定了“紅線

30個應當、11個不得、1個嚴禁,在近日印發的《關于切實加強金融衍生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上面, 國務院國資委對原更多

2020-01-21 14:38:06

“三道紅線”壓頂,綠地為什么分拆金融上市?

這兩天金融圈最熱的話題逃不開螞蟻上市和馬云的外灘講話。馬云在外灘金融峰會演講中感嘆:這么大規模的IPO,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紐約城以外更多

2020-11-06 08:35:38
建發國際連踩

建發國際連踩"兩道紅線" 分拆物業擬赴港上市

10月22日,一莊激烈的土拍引發市場強烈關注。作為閩系房企建發房企旗下的唯一上市平臺,建發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建發國際",01908 H更多

2020-11-09 08:59:58

“三道紅線”下龍頭上市房企普遍“降檔” 表現出

截至目前,A股、H股兩市發布2020年業績報告的上市房企已逾20家。從年報披露情況看,2020年下半年以來,三道紅線融資監管政策高壓下,龍頭上更多

2021-03-29 08:33:38

降價促銷不靈了?武漢樓市去化率創5年新低

2021年武漢新開盤去化率持續走低,上半年去化率50%。7~10月,去化率分別為40%、28%、27%、29%。更多

2021-11-03 18:02:56
伊利股份盤中漲停 公司股東大會董事長潘剛現身

伊利股份盤中漲停 公司股東大會董事長潘剛現身

周四,大消費概念全線走強,伊利股份午后一度漲停。截至收盤,伊利股份漲9 99%,成交額80 67億元,報31 04元。據華爾街見聞報道,伊利股份更多

2018-05-31 16:43:02

威華股份擬9.5億買關聯鋰礦企業 董事長所投基金

從事碳酸鋰、稀土、中纖板等業務的威華股份(002240,SZ)準備收購一家鋰礦開采企業。10月22日,威華股份公告稱,其擬收購四川盛屯鋰業有限公更多

2018-10-23 09:43:36

高樂股份下調去年業績 募投項目多年未達預期效益

■本報記者 趙琳 見習記者 林娉瑩在形成玩具+教育雙主業后,高樂股份在2017年實現業績大幅增長,但增長態勢并沒持續太久,春節前,高樂更多

2019-02-14 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