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人工智能企業正迎來IPO上市潮。在人工智能逐漸去泡沫化,面臨商業落地挑戰時,AI能否成功上市備受關注。繼依圖科技終止IPO、云從科技成功過會后,曠視科技也于9月過會,估值最高的商湯科技也已發布招股書。
曠視科技的IPO之路一波多折,在2019年8月提交港股上市申請,但并未有實質進展,2019年10月份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9月30日,曠視科技在上交所網站更新了招股書。
毛利率低、虧損嚴重是“AI四小龍”的共性。雖然,AI算法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算法,但曠視科技在內的不少AI企業硬件收入占比更高,毛利率較低。
商業化挑戰
曠視科技是一家聚焦物聯網場景的人工智能公司,面向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核心場景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實現人工智能的商業化落地。
曠視科技稱,其AIoT軟硬一體化解決方案,是將AI、軟件和硬件結合的軟硬一體化產品體系,包括以Brain++為核心的AI算法體系,由AIoT操作系統和行業應用構成的軟件,以及由傳感器模組、傳感器終端與邊緣設備、機器人及自動化裝備組成的硬件。
根據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計劃募集資金60.18億元,主要用于基礎研發中心建設、AI 視覺物聯網解決方案及產品開發與升級項目、智能機器人研發與升級建設、傳感器研究與設計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而與這60億募資相比,曠視科技的營收規模仍然較小。
招股書顯示,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1-6月,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5億元、12.6億元、13.9億元及6.7億元。
與其他已披露的AI公司一樣,該公司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報告期內,曠視科技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虧損分別28億元、66.4億元、33.3億元及18.6億元;扣非后凈虧損分別為5.65億元、12.49億元、15.47億元及9.39億元。
截至2021年6月末,曠視科技累計未彌補虧損為165.96億元。曠視科技稱,主要原因是優先股以公允價值計量導致的賬面虧損,以及公司正處于發展期,投入大量資源用于研究創新及市場開拓。
曠視科技三位聯合創始人均畢業于清華“姚班”,并獲得過多項世界冠軍。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是全球少數擁有自主研發深度學習框架的公司之一,并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頂級賽事中累計贏得42項世界冠軍或最高榮譽。
一方面,目前主流的AI企業技術領先;另一方面,商業化是每個AI企業繞不過的坎。AI行業屬于前沿科技領域,具有新解決方案不斷推出、新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技術迭代速度較快、研發項目的進程及結果的不確定性較高等特點。
與此同時,物聯網領域碎片化嚴重,如何將一個個項目從“樣板房”變成“商品房”,實現規?;l展仍然存在不少挑戰。
對于企業而言,運用新技術、數字化轉型的最主要目標是降本增效。“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被人詬病,但也是AI現階段無法擺脫的困境。例如,數據標注往往需要依賴大量人工,科技巨頭和AI算法公司會選擇外包。與此同時,在代碼測試方面,也往往通過外包完成,而不是選擇自動化。
此外,視覺賽道正在面臨著高度同質化的競爭。同時,原本處于下游產業鏈的客戶紛紛以自研模式進入視覺賽道。
安防行業是計算機視覺最早落地的場景,利用安防影像智能分析協助城市治理等領域的智能化轉型,是各大廠商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也是曠視科技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硬件收入占比高,毛利率低
AI公司的競爭優勢主要在AI算法和軟件上,但國內并未養成為算法和軟件付費的習慣。盡管這一趨勢正在改善,但仍廣泛存在。
而不少AI企業并不甘心做被集成的算法企業,而是希望掌握主導權,做大平臺、做總集成商,但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張,實際的核心競爭力并未增強。
雖然是算法公司,但是曠視科技的硬件收入占比越來越高。從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硬件收入占比從34.02%增加到73.25%,軟件收入從53.98%降低到17.36%,導致其毛利率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在與同行業的公司比較時,曠視科技表示,虹軟科技的毛利率總體處于較高水平,主要原因系虹軟科技以成本較低的軟件類業務為主。
從三大業務板塊看,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中,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收入占比最高,消費物聯網解決方案次之,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最低。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主要為智慧城市及智慧建筑管理,毛利率根據具體項目而有所不同。
曠視科技表示,2018年,公司憑借AI技術提升,純軟件收入及服務收入大幅增長,毛利率較高;2019年以來,隨著行業經驗不斷積累、項目設計與交付能力不斷提升,公司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需求、打磨公司地操作系統產品和自研智能硬件產品,推進軟硬一體的戰略方針,承接全棧式的軟硬一體解決方案,項目中的硬件收入及對應的硬件成本占比提升,導致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業務毛利率有所下降。
2021年上半年,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收入占比達72.06%,其中硬件收入占比為52.78%。從成本看,由于硬件增長快速,使得其成本增幅較其收入增長速度更快,從而導致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本占比總體增長,從2018年度到2021年上半年分別為72.18%、85.25%、72.68%及86.88%。
有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曠視科技的硬件產品規模較小,遠未達到規模經濟;而傳統硬件廠商???、大華此前采購商湯等公司算法,目前也加速自研算法。他認為,這些硬件產品的算法門檻并不高。
中科智云科技有限公司CEO兼首席科學家魏宏峰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真正解決AI落地應用的不是算法和算法精度本身,而是算法工程化的能力。在物聯網時代,碎片化需求或小樣本環境也很難通過通用模型快速大量復制。
要將算法工程化需要大量的行業知識,這正是AI公司缺少的。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提到,每進入一個新的商業領域,公司需要補充行業知識和經驗,積累行業客戶和渠道資源。
近年來,公司在深耕消費物聯網基礎上,先后進入城市物聯網和供應鏈物聯網領域。公司在行業專有技術、客戶痛點的理解上,在客戶渠道、行業資源的積累上,相比在該等行業中耕耘了多年的傳統行業龍頭企業仍有較大差距。
“算法要落地,一定要面臨銷售,會有各種業務渠道的問題。只要華為、??低曔@些公司把持住了銷售渠道,算法公司很難競爭。”有AI廠商員工告訴第一財經,AI算法公司最終的選擇可能還是回歸到以算法為主。
(來莎莎)
保薦機構應優先推薦下列企業在科創板發行上市: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更多
2019-03-04 08:26:45近日,科創板正式稿出爐,節奏略超預期。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3家企業披露了關于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更多
2019-03-06 09:11:50本報記者 朱寶琛科創板股票交易權限怎么開通?上交所有關負責人3月7日給出了回答:開通方式與港股通基本一致,符合科創板股票適當性條件的更多
2019-03-08 08:28:30每經記者 劉海軍 每經編輯 吳永久3月2日凌晨,歷經一個多月征求意見后,科創板2+6規則終于敲定,進入落地實施階段。科創板無疑是今年股更多
2019-03-08 08:55:39■本報記者 張歆5月6日,又有2家科創板申報企業獲得上交所受理,這意味著受理企業家數已經達到100家。其中,21家處于已受理,79家處于已問更多
2019-05-07 16:32:34九號機器人需加審今年中報并更新材料5月12日19時左右,上交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頁面首現中止審核——九號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審核狀態變更多
2019-05-13 08:56:37上交所網站5月16日消息,為確保科創板業務有序平穩開展,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定于5月18日組織科創板業更多
2019-05-17 09:31:25■本報記者 杜雨萌結合科創板推進情況,近期將研究出臺科創板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政策措施,明確業績考核等支持政策。5月16日更多
2019-05-17 16:02:41■本報記者 張 歆從第一輪問詢的廣泛了解到第二輪有針對性的刨根問底,甚至請相關申報企業、機構自我評估信披質量,上交所科創板第二輪問更多
2019-05-20 09:30:59本報記者 張 歆 侯捷寧近日,違規改動科創板申報文件的兩位保薦人吃到了科創板首張罰單。5月21日,上交所官網消息顯示,上交所對擅自修更多
2019-05-22 09: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