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房產 >
15家深圳南山重點企業“聯合上樓”,“集約高效”放大土地供給效應
來源:經濟參考報 2019-05-28 11:04:53

繁華熱鬧的深圳南山,創客們在“中國硅谷”揮灑汗水,密集的樓宇里迸發熾熱的創新火焰。

“創新紅利”帶來了城市的高速發展,而另一面則是較為高昂的房價。如何破解企業的產業空間困境?2月,聯合競得聯合建設地塊,4月,抽簽“喜提”辦公樓層,5月,推進代建工作……在創新機制的推動下,15家南山重點企業“聯合上樓”,在城市中心“抱團生根”。

聯合上樓:“拴心留人”破解空間難題

從在100余平方米的居民樓中創業,到員工超過800人、凈利潤超過4億元,游戲上市公司創夢天地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遭遇“成長的煩惱”。

“我們在科興科學園8000平方米的辦公區域已經‘裝不下了’,只能到外面租房,但員工不在一起辦公又會增加管理、溝通的成本。”創夢天地副總裁嚴佩詩說。

南山不少科技企業面臨著類似的產業發展空間“拮據”的問題。根據當地政府部門調研統計,南山150多家上市公司中50家在當地無自有物業。一些企業陷入兩難:一方面,單獨拿地“資金不夠”,又面臨不少外地優厚政策的“誘惑”;另一方面,留戀南山的營商環境和創新氛圍,“不是實在沒辦法,不想走”。

能否創新辦法,組成“聯合體”共同建樓?

然而,對于工業和產業用地的“聯合建設”,深圳此前沒有相關規定,也沒有先例。

有關企業聯建總部大樓的思路,多年前一些部門曾提出積聚部分行業“小巨人”企業進行聯建,但因涉及土地招拍掛及后續監管等諸多問題,一直難以付諸實踐。

辦法總比困難多,骨頭要朝硬的啃。2018年,南山區將“聯合建樓”作為重點改革課題,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爭取深圳市級政策文件支持、創新整套解決方案、協調推進具體事項……一年多來,南山以留仙洞六街坊1萬多平方米的工業用地為試點,推進企業“聯合上樓”。組成聯合體的15家企業中,上市公司有12家。

機制創新:“集約高效”放大土地供給

企業“聯合上樓”的背后,是體制機制的程序創新與“集約高效”的理念落地。

南山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往企業競拍土地自建物業依靠“單打獨斗”,建成的“獨棟”產業空間,往往由于超出企業實際需求而存在空置浪費甚至變相發展房地產現象。

經過調研發現,一家年產值營收5至10億元的企業總部生產研發空間需求約為1萬平方米,但通常一塊產業用地可建成數十萬平方米空間。

“允許企業聯合競買土地建設總部大廈”,以“共享經濟”理念滿足更多企業發展空間需求,可一定程度抑制“脫實向虛”現象,但推進落地還有較長的程序創新之路。對“聯合體”連帶責任進行規定,創新退出機制,創新分證登記制度、分別限定不得轉讓……在多個部門緊密聯動下,聯建項目得以順利推進。

為調和企業不同的空間需求,南山還創新項目設計建設機制,保留公共空間“可塑性”,如設置多層架空層及立體連廊,方便企業入駐后進行靈活設計調整。

“一打綱領不如一個行動。”南山區委書記王強說,把創新政策夯實需要有想法、更需要有辦法,需要有勇氣、更需要有智慧。

統計數據顯示,聯建大樓將為15家企業解決產業空間需求約18萬平方米,預計5年內形成產值營收累計超過1500億元,形成地方財力總額不低于15億元,“集約高效”放大土地供給效應。

抱團生根:“暖心服務”疏解城市焦慮

一年多來,任子行公司科技事務部總監任根琴負責聯建總部大樓的對接,她說,“一棟大樓即將‘拔地而起’,對企業的發展幫助很大。而更重要的是,政府貼心服務也猶如‘大樓’為企業遮風避雨,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地去創新。”

在科技企業密布的南山科技園,不少人常戲言有“三難”:吃飯難、交通難、交友難。“大的飯店是不少,但員工食堂卻不多,一到飯點就叫外賣、‘打游擊’。”嚴佩詩說,“聯建大樓已提前規劃了足夠的員工食堂、停車位,令我們的工作生活更加方便。”

記者了解到,經過一年多的協作交流,15家企業間已形成了暢通的工作機制。“董事長們一個群,部門總監一個群,工作職責相近的員工也有微信群”,開展不少線下聯誼活動,“家還沒建好,但已經有了家的感覺。”

“實際上,產業空間問題是一個縮影,已成為不少一線城市核心區域面對的共同難題,如何創新機制、集約利用土地,為企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我們做更多機制創新。”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

相關文章
奔馳新E級敞篷版諜照曝光 造型與海外版新E級敞篷車型相同

奔馳新E級敞篷版諜照曝光 造型與海外版新E級敞篷

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獲取到了一組全新一代E級敞篷版車型的國內路試諜照。新車采用了軟頂機械敞篷結構,造型與海外版新E級敞篷車型相同。奔更多

2018-01-08 15: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