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要聞 >
股民變“基民” 機構成主力!從2萬億元到20萬億元的基金為何“吸睛”又“吸金”?
來源:新華網 2021-01-27 09:36:46

2020年,基金成為最“網紅”的投資產品。盈利首超2萬億元、資產管理規模首度逼近20萬億元。讓我們從基金年報中探尋一下,公募基金為何“吸睛”又“吸金”?

密碼之一:政策面帶動基本面穩步復蘇

截至1月22日,公募基金交出了2020年“成績單”。萬得統計顯示,在當年四季度盈利超8000億元的基礎上,公募基金2020年累計盈利首度超2萬億元至20217億元。

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間,公募基金有7年實現正回報。其中2019年盈利1.178萬億元,超越2007年創下歷史新高。僅僅一年后,這個紀錄就被刷新,且增幅逾70%。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為經濟發展按下“暫停鍵”。面對挑戰,防控政策有力有效,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六穩”“六保”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助力企業應對疫情考驗,也牢牢穩住了經濟基本盤。

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政策面帶動基本面穩步復蘇,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逐季回升,吸引公募基金持續“買買買”。2020年四季度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倉位均約八成,帶動公募基金盈利創出歷史新高。

密碼之二:股民變“基民” 機構成主力

2020年,股民們打招呼的常用語從“買了什么股?”變成“買了什么基金?”。在“賺錢效應”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股民加入“基民”的隊伍。

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末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首度逼近20萬億元。若加上ETF聯接基金市值,則總規模突破20萬億元大關。

股民變“基民”,也讓作為機構投資者代表的公募基金在A股市場的話語權不斷提升。根據基金年報統計,截至2020年末基金持有A股市值接近4.84萬億元,約占同期A股流通市值的7.5%,為近10年來最高水平。

2020年A股各主要股指悉數收漲,創業板指數大漲近65%。伴隨股指大幅上行,作為市場主力之一的公募基金收益“水漲船高”,反過來又吸引更多場外資金通過“買基”入市。在居民儲蓄加速向資本市場“搬家”的過程中,2020年公募基金首募規模首次超過3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密碼之三:“審美”趨同基金“抱團”

2020年,“審美”趨同背景下的“抱團”,不僅成為公募基金市場最顯著的特征,也讓越來越多的股民感嘆“買股不如買基”。

基金年報顯示,2020年基金重倉股中排名前4位的貴州茅臺、五糧液、中國平安、美的集團均吸引了超千只基金配置,基金持股市值合計超過4300億元,占同期基金持有A股市值比重接近9%。基金重倉的前50只個股合計持有市值達到1.71萬億元,占基金持有A股市值的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光大證券金融產品總部首席投資顧問滕印分析認為,部分行業業績增長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導致基金“偏愛”增長確定性相對較強的消費概念股,以及受益相關政策的新能源等板塊。

財經評論員蔣穎博則表示,機構抱團的過程形成了“正向激勵”,即抱團優質龍頭公司、龍頭公司股價上漲、基金凈值上漲、場外資金買基金、基金規模擴大、繼續抱團的循環。

基金抱團意味著機構投資者對持有核心資產達成共識,卻也導致A股市場“二八分化”愈演愈烈。業內人士認為,在部分行業和個股估值高企的背景下,“抱團松動”已時隱時現,“抱團瓦解”沖擊相關板塊和個股的風險也需要警惕。

相關文章

中國市場生鮮零售交易突破2萬億 線上線下互補共

秋冬之交,蝦肥蟹美。消費者對各種生鮮食材的需求進入了又一個旺季。上半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鮮電商爆發式增長,在促進農產品銷售更多

2020-11-04 08:3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