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要聞 >
海信電子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獲批 引入戰略投資者
來源:時代周報 2020-06-02 09:47:16

按照公告,此次混改的主體海信電子控股,將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增發4150萬股(約占17.2%的股權比例),引入戰略投資者。

在格力電器(000651.SZ)以417億元級別的手筆打響家電混改第一槍后,又一家老牌家電企業海信集團開啟混改大戲。

5月28日晚,海信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海信視像(600060.SH)、海信家電(000921.SZ)、海信家電(0921.HK)分別通過滬、深、港三地交易所同時公告:海信集團旗下青島海信電子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電子控股”)的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獲批。

按照公告,此次混改的主體海信電子控股,將通過公開掛牌方式,增發4150萬股(約占17.2%的股權比例),引入戰略投資者。

對此,6月1日,海信集團公關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混改符合國家倡導方向,意義重大,但具體以公告為準,無更多細節披露。”

同日,資深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向時代周報記者評價道,海信電子控股手上這三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黑電+白電”,無論從盈利能力還是行業地位而言,都不算家電行業第一梯隊,投資價值自然跟格力不能同日而語,甚至不能稱為優質資產。因此,此次引入戰投,投資者的興趣或不會很高,出價溢價也不會太高。

盡管如此,在劉步塵看來,海信混改仍然很有必要,短期經營改善效果可能并不明顯,但長遠來看,往無實控人方向改,對企業整個體制、機制、股權、治理結構都有積極意義。

海信混改究竟聲勢幾何?資本市場也作出了一定反饋。

時代周報記者統計,混改消息刺激下的海信系上市公司“三劍客”,兩個交易日以來,股價紛紛異動,其中A股海信家電漲幅超16%,港股海信家電漲13.92%,海信視像漲幅為5.71%。

引入戰略投資者

若對海信此番混改劃重點,可以看到,此次混改主體海信電子控股為海信集團旗下子公司,海信集團持股比例為26.79%。而海信集團作為國有企業,由青島市國資委100%控股。

目前,海信電子控股持有青島海信空調有限公司93.33%的股權,而青島海信空調憑37.92%的股權為海信家電控股股東;海信電子控股還是海信視像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9.99%,此外,海信集團直接持有海信視像16.53%的股權。

按照公告,海信電子控股將在青島市政府、青島市國資委的積極推動下,通過公開掛牌的方式,增發4150萬股(約占17.20%的股權比例),引入戰略投資者。

如本次增資擴股成功征集到戰略投資者,完成后,戰略投資者將持有海信電子控股17.2%股份,為公司第三大股東。170名自然人、海信集團分別將持有公司33.71%、26.79%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混改完成后,海信電子控股的股權結構進一步分散,無任何單一股東或存在一致行動人的股東,合計可以控制海信電子控股超過30%表決權。

即海信電子控股因此可能變為無實際控制人,從而導致海信家電及海信視像,由青島市國資委實際控制變為無實際控制人狀態。海信集團公司也將不再為海信視像、海信家電的間接控股股東。

實際上,此次混改方案,除了海信電子控股引入戰投之外,還有海信集團股權劃轉這一步。

公告顯示,在海信電子控股增資擴股完成后,青島市國資委將把持有的海信集團公司100%的股權無償劃轉給青島華通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通集團”)。

據悉,華通集團成立于2008年2月,注冊資本20億元,是青島市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企業。

6月1日,有熟悉海信的人士向記者評論道,對于海信集團的股權劃轉,實際上不難理解,目前全國各地國資委都在落實國家改革的要求,推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試點工作,國有資本未來市場化、專業化的保值增值,就應由專業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來推進,國資委負責監管,政府不斷減少行政干預,符合國企改革大方向。

與格力混改差別大

海信方面表示,海信電子控股通過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將有利于其進一步優化治理結構,為公司引入靈活的市場機制,激發企業活力、提升效率,借助與戰略投資者的產業協同效應,加速公司的國際化發展戰略,給公司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實際上,家電行業混改大潮有例可循。

早在去年,格力電器混改一事便刷足了近一年的存在感。彼時,包括厚樸資本、淡馬錫、高瓴資本、百度等25家資本天團紛紛下場競逐,最終高瓴資本以417億元的價碼拿下格力電器15%的股權,格力電器也由此進入無控股股東和實控人的狀態。與此同時,管理層和骨干員工獲得超級豐厚的股權激勵,同樣引發公眾關注。

同樣是國企混改,格力的混改與海信還是存在很大差別。

在行業分析人士許意強看來,格力的混改涉及所有業務,且直接讓出第一大股東的地位,混改程度更為徹底。而海信這次混改的主體,并不是集團公司,而是拿出最核心家電業務吸引投資者,更多還是處于試水階段。

劉步塵指出,“黑電+白電”或許不是對投資者最具吸引力的標的。

從業績上看,自2017年至2019年這三年間,海信視像營收分別為330.09億元、351.28億元、341.0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42億元、3.92億元、5.56億元,凈利潤率分別為2.85%、1.11%、1.63%;海信家電營收則分別為334.88億元、360.20億元、374.5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18億元、13.77億元、17.94億元,凈利潤率分別為6.03%、3.82%、4.79%。

長江證券研報指出,歷史上因股權結構原因,與其他民營家電企業相比,海信家電鮮少推進股權激勵等治理優化舉措。若海信電子控股本次增資擴股引入戰略投資者成功完成,后續公司治理改善將較為確定。此外,與戰略投資者的業務協同可期,這均將帶動公司估值逐步修復。

時代周報記者統計,混改消息刺激下的海信系上市公司“三劍客”,兩個交易日以來股價紛紛異動,其中A股海信家電漲幅超16%,總市值達170.6億元;港股海信家電漲13.92%,總市值為126.87億港元;海信視像漲幅為5.71%,總市值為176.6億元。

短短兩日內,海信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大漲超33億元。

相關文章

海信集團公司旗下海信電子控股公司深化混合所有制

海信視像(600060 SH)發布公告:海信集團公司旗下海信電子控股公司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獲批。公告顯示: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海信電子控股公司更多

2020-05-29 09: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