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官網近日發布消息,將于5月26日審核杭州華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光新材”)的首發申請。華光新材主營業務為釬焊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銅基釬料和銀釬料。
2017年1月,華光新材曾接受證監會的審核,擬主板上市,審核結果未通過。也就是說,時隔兩年,華光新材欲再次沖擊IPO,而上市的板塊由主板轉變為科創板。
華光新材本次選擇的上市標準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2.1.2條第(一)項規定的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 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2016年至2019年,華光新材研發費用分別為2024.77萬元、2297.64萬元、2400.77萬元和3519.43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24%、3.69%、3.58%和4.59%。
華光新材沖刺上交所主板時,發審委主要提出三個問題,一是業績是否存在持續下滑風險,持續盈利是否存在不確定性;二是為何2016年大量出售釬料半成品,是否具有真實商業背景。在成品余額畸高,是否存在非正常銷售問題;三是主營產品毛利率畸高的原因。
2012年至2015年,華光新材營業收入連續走低,自2016年以來,該公司營業收入逐漸穩定。
2016年至2019年,華光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4.77億元、6.22億元、6.70億元和7.6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172.75萬元、4126.07萬元、4943.24萬元和5932.23萬元。
華光新材業績過去四年雖然持續增長,但其現金流表現并不穩定。過去四年,華光新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均為凈流出狀態,分別為-7743.49萬元、-8722.85萬元、-1.88億元和-1.51億元。
過去四年,華光新材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4.19億元、5.49億元、5.04億元和5.93億元,均不及同期營業收入。
最新版招股說明書中,華光新材還披露了今年一季度業績,并預告了今年上半年業績。
今年一季度,華光新材營業收入為1.3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3.1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479.2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6.14%。2020年1-6月,華光新材營業收入預計為3.31億元至3.48億元,較2019年同期營業收入下降6.42%至11.1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756.12萬元至1917.42萬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25.86%至32.10%。
華光新材2017年主板上會時,毛利率問題曾被發審委重點關注。而此次改道科創板,華光新材毛利率問題仍然存在,且被上交所問詢,該公司被要求說明公司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原因、合理性。
過去四年,華光新材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9.51%、18.50%、18.76%和19.80%;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0.66%、18.41%、18.57%和19.66%。
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大西洋、信和科技、福達合金的綜合毛利率均不及華光新材。過去四年,大西洋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9.39%、15.87%、14.52%和13.68%;信和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5.16%、15.70%、14.66%和14.93%;福達合金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4.70%、14.34%、14.74%和13.39%。
華光新材回復問詢函稱,公司毛利率較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產品結構不一致,這是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主要原因;二是長期堅持技術創新。
從收入結構看,華光新材來自制冷行業收入(包括來自空調及配件、壓縮機、制冷閥門、冰箱及配件的收入)約占總營業收入的七成。在空調、冰箱等制冷行業,華光新材的主要客戶包括格力電器、美的集團、奧克斯等企業。數據顯示,華光新材來自于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分別為2.52億元、3.68億元、4.14億元、4.01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79%、59.17%、61.83%、52.25%
2019年,冰箱、空調產品市場競爭激烈,銷售均價和規模雙雙下滑。而華光新材所在行業的市場前景取決于下游行業的未來需求,報告期內,該公司的銷售增速變緩,資產周轉能力甚至出現大幅下滑,應收轉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下滑。
報告期內,華光新材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19億元、1.52億元和1.67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7.15%、19.23%和22.48%,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15%、22.61%和21.81%;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5.47次/年、4.95次/年、4.81次/年。
截至各報告期末,該公司存貨余額分別為1.17億元、1.43億元、1.54億元,占公司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4.05%、25.13%、25.65%;存貨周轉率分別為4.22次/年、4.20次/年、4.14次/年。
對華光新材而言,除了下游行業不景氣,上游主要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華光新材生產經營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為白銀、銅,白銀和銅屬于大宗商品,如果白銀、銅的價格上漲,將導致公司原材料及產品價格上漲,使公司的原材料及在產品占用更多的流動資金,增加公司流動資金壓力。
另據招股書,華光新材2018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利潤分配方案的議案》,以2017年末的總股本6600萬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03元(含稅),共計分配2000萬元,剩余未分配利潤結轉以后年度。
對上述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發送郵件至華光新材董秘辦,該公司回復稱目前處于緘默期,不方便接受采訪。
沖刺科創板
華光新材前身為杭州華光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1月19日;2001年11月8日,經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城分局核準,公司名稱變更為“杭州華光焊料有限公司”。2011年1月4日,華光有限召開股東會并決議,同意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華光新材主營業務為釬焊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銅基釬料和銀釬料。釬焊材料在現代工業領域應用廣泛,涉及如航空航天、艦艇、核電、軌道交通等重大工程,空調、冰箱、微波爐等家用電器以及汽車、大中型電機、精密儀表、電子器件等的連接。
2019年12月17日,華光新材在上交所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擬于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保薦機構為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審計機構為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華光新材選擇的上市標準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2.1.2條第(一)項規定的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于人民幣5000 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凈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1億元”。
華光新材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200萬股,占公司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該公司擬募集資金3.56億元,擬分別用于投資建設年產4000噸新型綠色釬焊材料智能制造建設項目、新型連接材料與工藝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現有釬焊材料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華光新材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金李梅。本次發行前,金李梅直接持有華光新材49.67%的股份,同時通過杭州通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控制公司14.17%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63.84%的股份,是華光新材的實際控制人。
金李梅,女,1971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大專學歷,浙江樹人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工程師。1993年8月至1994年5月任浙江省公共安全總公司廣州分公司業務主管;1994年6月至1995年7月任杭州高聯特種焊接器材廠銷售主管;1995年8月至1997年9月任杭州華光焊接材料廠副廠長;1997年10月至2001年11月任華光有限副總經理;2001年11月至2011年2月任華光有限董事長兼總經理。2011年3月至今任發行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同時兼任孚晶焊料執行董事、經理,通舟投資董事長,鏵廣投資董事長。
兩年前折戟上交所主板
事實上,本次是華光新材第二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沖擊。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5年2月13日,華光新材在證監會官網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擬于上交所主板上市。2016年12月7日,該公司更新主板上市招股說明書。
根據主板發審委2017年1月4日公布的2017年第1次會議審核結果公告,華光新材首發申請未通過。
主板發審委彼時主要提出三個問題,一是業績是否存在持續下滑風險,持續盈利是否存在不確定性;二是為何2016年大量出售釬料半成品,是否具有真實商業背景。在成品余額畸高,是否存在非正常銷售問題;三是主營產品毛利率畸高的原因。
本次登陸科創板,與此前擬登陸主板相比,華光新材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評估機構均未更換,但保薦機構由英大證券變更為銀河證券。
據悉,2017年華光新材主板上市折戟后,同年8月25日,該公司再次與原保薦人、主承銷商英大證券簽署了上市協議,輔導期限至2018年12月。但在2019年1月,華光新材選擇與英大證券“分手”,并于當月15日火速與銀河證券簽署了上市輔導協議。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連續四年不及營業收入
2016年至2019年,華光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4.77億元、6.22億元、6.70億元和7.6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172.75萬元、4126.07萬元、4943.24萬元和5932.23萬元。
過去四年,華光新材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4.19億元、5.49億元、5.04億元和5.93億元,均不及同期營業收入,且二者的差額逐年增大。
經營現金流連負4年
數據顯示,華光新材業績雖然持續增長,但其現金流表現并不穩定。
過去四年,華光新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均為凈流出狀態,分別為-7743.49萬元、-8722.85萬元、-1.88億元和-1.51億元。
據華光新材介紹,票據是客戶于公司的主要結算方式之一,日常發生額較大;公司原材料采購以白銀和銅為主,其單價較高并以現款結算為主,日常資金需求量較大;受客戶和供應商結算差異的影響,報告期內公司將已收到的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進行貼現和背書轉讓,以滿足日常資金需求。
而在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要求下,公司需要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的票據進行貼現形成的現金流入在經營活動現金流中體現,作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公司對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的票據進行貼現形成的現金流入作為籌資活動現金流入。
這也導致了各報告期內華光新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均為負數,而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均為正數。
過去四年,截至各報告期末,華光新材應收票據分別為1.13億元、1.68億元、1.86億元、1.41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9.06%、34.63%、32.69%、23.43%。
報告期內,該公司凈利潤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比例分別為-47.30%、-26.24%和-39.51%,
華光新材稱,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差異較大,主要原因為:(1)公司客戶主要為美的集團、格力電器等大型企業,公司對客戶的銷售存在一定的信用期,故報告期各期末應收賬款的金額較大,同時報告期內主要客戶承兌匯票結算的比例逐年加大,報告期內經營性應收項目逐期增加,對經營現金流量造成負面影響;(2)報告期內公司將不符合終止確認條件的票據進行貼現形成的現金流入作為籌資活動現金流入,金額分別為1.10億元、2.15億元和205億元,該部分現金流實質為公司銷售活動而形成,但未體現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中。
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預計同比下滑25.86%至32.10%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華光新材資產總額為7.29億元,較2019年末降低9.12%;負債總額為2.15億元,較2019年末降低27.1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5.14億元,較2019年末增加1.38%。
2020年1-3月,華光新材營業收入為1.3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3.1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479.2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6.14%。
考慮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預計2020年1-6月,華光新材營業收入為3.31億元至3.48億元,較2019年同期營業收入下降6.42%至11.1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1756.12萬元至1917.42萬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25.86%至32.10%。
營收曾連續三年走低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華光新材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36億元、5.70億元、4.89億元和3.7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500.61萬元、4030.40萬元、3088.11萬元和1654.39萬元。
2012年至2015年,華光新材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571.75萬元、3032.80萬元、-4041.28萬元、3897.15萬元。
彼時,對華光新材的業績,主板發審委的上述質疑主要基于多個方面,其中之一是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招股書顯示,該公司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為白銀和銅,報告期內原材料成本占營業成本比例在 90%以上。而白銀和銅屬于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頻繁,會使公司產品的毛利率產生波動,進而影響公司業績。
此外,主板發審委還對華光新材的主營產品之一銀釬料產品重點關注,要求該公司說明銀釬料是否存在被其他產品替代的風險,所處經營環境是否已經發生或將要發生重大變化,持續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相關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是否充分。
通常銀釬料的含銀量在 20%以上,由于銀價格昂貴,對釬焊材料行業部分下游客戶形成了一定的成本壓力,因此一些下游客戶在尋找可替代含銀量較高釬料的降銀釬料。
華光新材在招股書中表示,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僅有部分焊接部位(焊點)存在降銀或者銀釬料替代的可能。且以降銀釬料替代原先的高銀釬料,并不會影響公司銀釬料的銷量。
據華光新材給出的第一輪回復函中顯示,前次IPO申報,在2013年-2015年及2016年1-9月中,公司經營業績下滑是被發審會否決的主要原因。
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
過去四年,華光新材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9.51%、18.50%、18.76%和19.80%;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0.66%、18.41%、18.57%和19.66%。
同期,同行業可比公司大西洋、信和科技、福達合金的綜合毛利率均不及華光新材。過去四年,大西洋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9.39%、15.87%、14.52%和13.68%;信和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5.16%、15.70%、14.66%和14.93%;福達合金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4.70%、14.34%、14.74%和13.39%。
值得注意的是,華光新材此前擬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毛利率問題被證監會重點問詢。而此次改道科創板,華光新材毛利率問題仍然存在,且被上交所問詢,該公司被要求說明公司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原因、合理性。
華光新材回復問詢函稱,公司毛利率較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產品結構不一致,這是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主要原因;二是長期堅持技術創新。
華光新材稱,大西洋是我國主要的黑色金屬焊材生產企業,其熔焊焊接材料與公司釬焊材料在原材料、生產工藝、應用領域差異較大,是導致公司與其毛利率差異的主要原因。福達合金主要產品為電接觸材料,產品主要應用于低壓電器領域,因其產品同屬于有色金屬合金作為可比公司,在產品和應用方面與公司差異較大,是導致公司與其毛利率差異的主要原因。
信和科技與華光新材的產品及經營模式類似,并且與華光新材存在部分客戶重合。信和科技主要產品為銅基釬料、銀釬料,與華光新材類似,但在產品結構上,信和科技以銅基釬料為主,華光新材的銀釬料收入占比高于信和科技。
招股書顯示,華光新材銅基釬料產品由含銀銅基釬料和無銀銅基釬料組成,另外銀釬料產品則由節銀釬料和標準銀釬料組成。截至2019年年末,華光新材節銀釬料、標準銀釬料、含銀銅基釬料、無銀銅基釬料的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52%、33.16%、24.68%和27.63%。
2016年至2019年,華光新材銀釬料毛利率分別為24.46%、22.13%、22.37%和21.78%;銅基釬料毛利率分別為16.89%、15.52%、15.72%和17.72%。
報告期內,信和科技銀釬料毛利率分別為24.52%、23.07%和22.79%,銅基釬料毛利率分別為75.48%、76.93%、77.21%。
華光新材稱,報告期內,公司銀釬料毛利率高于銅基釬料5個百分點以上,信和科技銀釬料收入占比為24%左右,而公司銀釬料銷售占比在40%以上,銀釬料和銅基釬料產品結構的差異是公司毛利率高于信和科技的主要原因。
2016年至2019年,華光新材節銀釬料毛利率分別為42.93%、38.94%、41.23%、39.12%,標準銀釬料毛利率分別為16.21%、11.76%、11.70%和14.18%。
華光新材節銀釬料毛利率較高,有媒體質疑其毛利率的合理性。該公司在回復問詢函時表示,保薦機構經核查認為,公司節銀釬料毛利率較高,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屬實。
華光新材稱,節銀釬料通過添加銻、錫、硅、鎳、銦、混合稀土等其他元素替代銀元素,并調整各成分組成比例,銀含量降低,產品單位成本降低,但大部分節銀釬料參照原牌號標準銀釬料的價格采用協商定價的方式確定價格,因此導致節銀釬料毛利率遠高于標準銀釬料。
研發費用率不及5%
雖然華光新材在回復函中稱,公司長期堅持技術創新,并且技術創新成為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業的原因之一,但數據顯示,該公司報告期內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并不高,過去四年研發費用利率均不及5%,而且,2016年至2018年,該公司研發費用率呈連續下滑趨勢。
過去四年,華光新材研發費用分別為2024.77萬元、2297.64萬元、2400.77萬元和3519.43萬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24%、3.69%、3.58%和4.59%。
華光新材表示,2019年公司新增了一種微量成分調整的閥體用銀釬料、一種金剛石刀具用低銀銀釬料、一種電熱元件用高流動性銀釬料等一系列研發項目,同時加大對面向智能制造的環境友好型釬料開發與應用、用于陶瓷金剛石等特異材料釬焊的新型綠色釬料研究開發、應用于釬料領域的粉體材料研究及膏狀釬料開發等項目的投入,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大幅增長。
報告期內,華光新材的研發費用主要用于職工薪酬、直接投入、折舊及攤銷費用、委托開發和其他費用等方面。
其中,直接投入、人員人工及折舊攤銷費三者占公司研發費用的比例分別為95.99%、95.60%、88.73%和94.41%;直接投入費用為研發過程耗用的物料消耗、水電費等,物料消耗主要為主要為研發活動消耗的白銀、銅等金屬,直接投入費用占研發費用比例最大,分別為1347.73萬元、1560.13萬元、1321.94萬元和2254.18萬元,占比分別為66.56%、67.90%、55.06%和64.05%。
報告期內,華光新材同行業公司大西洋、信和科技、福達合金的平均研發費用率分別為2.77%、2.72%、2.76%。
應收賬款余額增長
過去四年,華光新材的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08億元、1.19億元、1.52億元和1.67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8.31%、17.15%、19.23%和22.48%,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2.72%、19.15%、22.61%和21.81%。
2016年至2019年,華光新材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4.90次/年、5.47次/年、4.95次/年、4.81次/年。
報告期各期末,該公司1年內應收賬款占比分別為95.13%、95.36%、96.78%和97.22%;1-2年應收賬款占比分別為1.36%、1.88%、0.99%和0.56%;2-3年應收賬款占比分別為3.38%、0.20%、0.22%和0.34%;3年以上應收賬款占比分別為0.12%、2.55%、2.00%和1.88%。
報告期各期末,華光新材壞賬準備金額分別為850.06萬元、929.68萬元、1083.31萬元、1175.22萬元;應收賬款凈額分別為9990.51萬元、1.10億元、1.41億元和1.56億元。
2016年至2019年,華光新材應收票據賬面價值(含計入應收款項融資金額)分別為1.13億元、1.68億元、1.86億元和1.76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20.65%、26.15%、25.38%和21.94%。
行業及客戶集中度高
由于主要產品銅基釬料和銀釬料的下游客戶大多來自于制冷行業,這也使得華光新材所處行業及客戶較為集中。
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9年,華光新材來自制冷行業收入(包括來自空調及配件、壓縮機、制冷閥門、冰箱及配件的收入)分別為3.42億元、4.93億元、5.24億元和5.32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5.93%、79.42%、78.45%、69.59%。其中來自空調及配件的收入占比最高,報告期內該比例分別為35.48%、41.87%、42.70%、35.50%,因而公司的經營業績與空調行業發展狀況具有較強的相關性。
從主要客戶上來看,各報告期內,華光新材來自于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分別為2.52億元、3.68億元、4.14億元、4.01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79%、59.17%、61.83%、52.25%,均超過50%。
華光新材前五大客戶基本上為各大空調生產商,包括美的、格力、奧克斯等。其中,美的集團始終為華光新材第一大客戶,該公司對美的集團在各報告期內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19.89%、22.73%、23.53%、21.13%;來自于第二大客戶格力電器的銷售收入占比則分別為15.71%、19.79%、21.29%、12.08%。
華光新材稱,根據WIND查詢的信息,最近三年,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家用空調的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50%,海爾和美的集團冰箱的市場占有率合計超過40%,下游行業相對集中的特點,決定了公司的客戶也相對集中,符合行業慣例。
庫存高企,資產周轉能力下降
除應收賬款之外,較大規模的存貨余額也是影響到華光新材資金周轉速度和經營現金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據時代周報,2019年,面對行業周期波動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的下行,華光新材沒有削減庫存、加快資金回籠速度,而是加大存貨儲備量與減緩資金回款,使得該公司的資產周轉能力陡然下滑。
截至各報告期末,該公司存貨余額分別為1.24億元、1.17億元、1.43億元、1.54億元,占公司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31.98%、24.05%、25.13%、25.65%;存貨周轉率分別為3.36、4.22、4.20、4.14。
面對存貨余額的不斷加大,華光新材解釋稱主要是由產品特點、生產模式和銷售模式決定的,公司為了快速響應及時供貨,防止一些大客戶出現缺、斷貨現象,保證客戶的安全生產量,結合公司獲取的客戶生產銷售信息及其訂單需求,將一定的庫存商品發至客戶所在地,存放在客戶指定的倉庫,由客戶根據生產進度隨時取用,并與公司定期結算,使得期末庫存商品儲備及發出商品規模較大。
據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家電市場銷售規模為8104億元,增速僅為1.9%;2019年上半年,國內家電市場零售額累計4125億元,同比下滑2.1%;而三季度,家電市場表現依舊不甚理想,國內市場銷售額1745億元,同比下滑4.2%。
2019年以來,空調產品市場競爭激烈,銷售均價和規模雙雙下滑。2019年6月,格力電器、奧克斯多次隔空喊話,甚至對簿公堂,矛盾不斷激化,難掩當前市場面臨的高庫存現狀。
在高庫存壓力面前,華光新材解釋稱為了防止客戶出現缺、斷貨現象而加大庫存量,這個解釋似乎并沒有太強的說服力。
從歷年的存貨周轉率與營業收入數據看,2013—2015年,華光新材的存貨周轉率連續下滑,其營業收入也隨之不斷降低;2016年和2017年,華光新材的存貨周轉能力走強,其經營業績也有所起色,營業收入增速達到30%左右;而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華光新材的存貨周轉率再次大幅下滑,其2018年的營業收入增速已有所放緩。
不難發現,華光新材的存貨周轉率與營業收入增速呈正相關,而2019年存貨周轉率的下滑,則表明其經營業績也將出現不利的發展局面。
不僅如此,該公司主營產品的主要原材料為白銀和銅,均屬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頻繁。而較大的存貨余額也會影響到該公司的資金周轉速度和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降低資金運作效率,從而對公司的經營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釬焊材料制造業屬于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面對國內經濟走勢下行、原材料價格波動、上游家電市場發展放緩的狀況,華光新材的經營業績有再次下滑的風險,而庫存高企,資產周轉能力陡然下降都對其增強自身的抵御能力不利。
上游銀價走高
對華光新材來說,下游行業不景氣只是麻煩之一,主要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則是公司的另一個麻煩。
據招股書顯示,華光新材的主要原材料是白銀和銅。
華光新材表示,公司生產經營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為白銀、銅,白銀和銅屬于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頻繁,除部分新產品或特色產品外,公司成熟產品銷售采用“原材料成本+加工費”的定價方式,銷售給客戶的產品大部分按照主要原材料前一個月的平均市場價格作為原材料成本的定價依據,由于公司存在原材料和產成品的備貨,原材料采購時點早于產品結算時點,上述時間差異導致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傳導機制可能會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通過定價機制,發行人存在無法完全消化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
華光新材表示,如果白銀、銅的價格上漲,將導致公司原材料及產品價格上漲,使公司的原材料及在產品占用更多的流動資金,增加公司流動資金壓力。
同時,若原材料價格持續或短期內大幅單向波動將對華光新材的盈利能力產生較大影響,尤其是在原材料價格持續或短期內急劇下跌的情況下,公司可能存在利潤大幅下滑的風險。
5月26日,杭州華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光新材)科創板首發申請將接受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27次會議審更多
2020-05-25 09: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