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陶鳳 常蕾)11月24日,全國醫保電子憑證發布式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行。醫保電子憑證是全國醫保線上業務唯一身份憑證,即日起在河北、吉林、黑龍江、上海、福建、山東、廣東7個省(市)的部分城市將陸續開通使用。這意味著今后全國參保人可以“看病不帶卡,只用醫保碼”。
據國家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醫保電子憑證是醫療保障信息平臺中參保人的唯一標識,廣泛應用于醫保查詢、參保登記、報銷支付等醫保各業務場景,一張電子憑證,可以辦理所有的醫保業務。
在濟南,當天已有不少參保居民開通醫保電子憑證,并實現在濟南市中心醫院、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藥店進行看病、買藥、支付全流程使用。
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施子海表示,醫保電子憑證的開通使用,標志著參保人將擁有一人一碼的醫保電子身份憑證,醫保業務的辦理和支付更加方便快捷。
如何獲取醫保電子憑證呢?據介紹,醫保電子憑證不依托實體卡,參保人可通過國家醫保App,或者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經由國家醫保局認證授權的第三方渠道激活使用。
有些居民擔憂,醫保電子憑證帶來便捷的同時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國家醫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醫保電子憑證通過實名和實人認證,采用國產加密算法,數據加密傳輸,動態二維碼展示,確保了個人信息和醫保基金使用安全。
醫保電子憑證也被認為是實現異地就醫醫保結算的重要一步。國家醫療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醫保電子憑證由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生成,標準全國統一,跨區域互認,參保人可以憑證在全國辦理有關醫保業務,這一憑證將很快覆蓋全國,未來有望實現異地互通。
長期以來,異地醫保結算被認為困難重重。不同地區的醫保報銷范圍、政策規定差異大;各地籌資標準不一樣,報銷目錄不一樣,報銷水平不一樣,門診就診項目繁多,異地結算工作非常繁雜。此外,各地信息化建設也有快有慢,比如有些地方全市醫保已有統一信息系統,有些還是以縣為單位進行統籌,需要先升級到全市聯通、再全省聯通。
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全國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數量為22856家,累計結算343萬人次。2019年9月,跨省異地就醫醫療費用59.9億元,環比上升1.2%;基金支付35.8億元,環比上升3.3%,基金支付比例59.8%;日均直接結算8450人次。
而在開通了異地醫保結算的省市,居民只需通過電話、網絡或經辦機構備案,選好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持卡就醫,出院時只支付自付部分,其余符合規定的費用由醫保直接報銷,方便且快捷。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浙江省、湖南省、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云南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9個省區市實行統一線上備案服務,當地參保人需要異地就醫時可通過網上辦理。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應曉華指出,醫保電子憑證相當于給了參保人一個互聯網身份,掛號看病、診療、支付形成了完整的閉環,并且突破了地域限制,將極大地便利人們的看病買藥行為,推動醫保的管理和服務走向更高水平。
伴隨本市加快科技創新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系列文件出臺,北京青年報記者1月3日采訪包括利亞德集團、馭勢科技、升哲科技、因果樹以及科興生物更多
2018-01-08 15: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