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干渠相伴的生態廊道
2014年,遼闊中國的版圖上,新畫了一條長線,起筆在丹江口陶岔,落筆在北京團城湖。這條長線,就是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如果說,該工程是一條耀眼的玉帶,那么,居中的鄭州則是這條玉帶上最出彩的“紐扣”,因為丹江水的滋潤而活力倍增:城市用上丹江水,發展后勁十足;別井離鄉的移民,在此深深扎根;嚴格把好準入關,水質安全有了生態屏障?!鯑|方今報·猛犸新聞首席記者 梁新慧/文 袁曉強/圖
[水源] 4年輸水16億m3,緩解了鄭州市供水緊張局面
2014年12月15日,一個載入中國發展史冊的日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不懈建設,經過數代人的艱辛付出,這一天,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而對于鄭州來說,從這一天開始,城市供水進入了“雙水源”時代。
“12月15日通水后,劉灣水廠、柿園水廠最先用上丹江水,鄭州市區的其他水廠也陸陸續續用上了丹江水。”鄭州市南水北調辦公室質量安全監督處處長許彥鳴說,對于鄭州而言,通水四年來,南水北調已經為新鄭二水廠、新鄭一水廠、港區一水廠、港區二水廠、中牟水廠、劉灣水廠、柿園水廠、白廟水廠、羅垌水廠、上街水廠等10座水廠輸水,同時為尖崗水庫、常莊水庫、老觀寨水庫、望京樓水庫等4座水庫充庫,圓滿完成了規劃的既定目標。在此基礎上,今年6月,還通過尖崗水庫成功向新密水廠供水,新密人民也喝上了甘甜的丹江水。
“以前,鄭州市的生產生活用水來自黃河水、黃河灘區的地下水,水源非常單一。自從南水北調通水后,原本作為備用水源的丹江水,如今已經成為鄭州市的主要水源,占比超過90%。”許彥鳴說,市民喝上丹江水,水質大為改善,水壺中常年結垢的現象,就此成為歷史。而在南水北調水源充沛的情況下,還向沿線地區的河道放水,進行生態補水,對河道黑臭水體的治理起到了巨大作用,綜合效果非常顯著。
鄭州市人均水資源178m3,只有武漢的五十分之一,是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二分之一,是全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十分之一,屬于典型的嚴重缺水城市。
數據顯示,南水北調通水4年來,截至11月底,南水北調共向鄭州市輸水16億m3,極大緩解了鄭州市的供水緊張局面。
目前,鄭州市區的東周水廠、高新區水廠以及正在建設的侯寨水廠、橋南水廠,都提出了使用丹江水的申請。“我們的責任很大,壓力也很大。在水量指標滿足、工程技術條件滿足的條件下,我們將努力保障供水需求。”許彥鳴說。
[移民] 1.8萬移民“能致富、穩下來”,收入翻了三番
一項工程是否成功,往往取決于為這項工程做出犧牲的人們,是否滿意。
早在2005年9月,丹江口水庫大壩開始加高,由原來的162米增加到176.6米,而水位將從157米提高到170米。
大壩加高,上游地區淹沒面積達到144平方公里,整個庫區需要動遷34.7萬人,其中河南省16.5萬人。移民搬遷任務主要集中在2010年、2011年,這種搬遷安置強度在國內和世界上均創歷史紀錄,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
鄭州市南水北調辦公室移民處處長張瑩說,在我省需要安置的16.5萬人中,鄭州市需要安置移民18735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鄭州分三批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了22個移民新村,并且“不掉、不漏、不傷、不亡”一人,平安順利如期完成了移民搬遷任務。
移民來了,但“來了”絕不是結束,而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如何確保他們“落得下、扎下根”,如何讓他們“有活干、有錢掙”,如何讓他們“能致富、穩下來”,如何提升他們的“安全感、幸福感”,這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一點都不比建設南水北調工程自身簡單。
2012年,鄭州市政府出臺《關于促進鄭州市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移民穩定發展的實施方案》,率先建立南水北調移民產業發展基金,市縣兩級財政撥款,按照每人每年2000元的標準,進行為期五年的扶持。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為了更好地促進移民的融入,由輸血到造血,我們還爭取其他涉農資金的扶持,并實現扶持資金項目化、項目資金集體化、集體收益全民化。比如在集體種植、養殖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我們拿出資金予以配套。”張瑩說,七年來,我市累計在丹江口移民村投入產業發展資金2.4億元,建設項目180多個,壯大了集體收入,提升了生產生活條件。
張瑩說,除了安排就業,還加大對移民的培訓力度,尤其是孩子上職業院校,每年給予2000元至3000元的補貼,培養他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 另外,還開展實用技能的培訓,通過培訓直接安排就業達5000多人。
數據顯示,移民搬來之前,人均年收入4300元,截至2017年底,達16000多元,“能致富、穩下來”的目標基本實現,1.8萬名移民在新家園過上了美好的新生活。
[生態]建生態文化公園
“林水相映,綠莖繁花”初現
“南水北調”,是一個關于水與流向的詞匯,一個關于水與生命的思考,更是一個關于水與生態的命題。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全長1277公里,河南省境內長達731公里,而鄭州段全長129公里,跨新鄭市、航空港區、中牟縣、管城區、二七區、中原區、高新區、滎陽市等8個區域。129公里的渠道水面達1.5萬畝,相當于150個百畝水面的湖泊。
總干渠建成通水,但要做到“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則考驗著沿岸管理者的智慧。
據悉,鄭州段總干渠分為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為總干渠防護欄網向外延伸50至100米,面積16.64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為一級保護區邊線向外延伸150米至1000米,面積145.87平方公里。
“根據國家環保總局、水利部、國土資源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及河南省政府的要求,我們嚴格控制總干渠兩側水源保護區內的建設項目以及其他開發活動。”鄭州市南水北調辦公室建設管理處(環境保護處)副處長豐明軍說,從2014年通水后,他們就以水源保護為主,開展了大量工作。
“2014年8月,我們對保護區內的污染企業進行調查,其中重點是養殖業,共排查出養殖戶389戶。這些養殖戶,一是氣味大,二是污水下滲,污染很大。2017年,為了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我們又對水源保護區內16個污染點進行整治。目前,已經基本上整改到位。”豐明軍說,他們還與南水北調中線建設管理局鄭州管理處、新鄭管理處、港區管理處、滎陽管理處、穿黃管理處建立聯動機制,定期巡查,看是否有新的污染源。“干渠內,每天巡查。干渠外,定期巡查。發現問題,要求限期整改。如今,這已經成為常態化工作”。
豐明軍還透露,對于水源保護區內的新建或者擴建項目,他們嚴把準入關。
“要想進入這個區域,首先是環保認可,而環保認可的前提是南水北調辦公室的認可。如果是污染企業,我們直接否定,根本過不了我們這一關。”豐明軍說,通水以來,每年提出申請的企業多達二三百家,而今年提出申請的企業已經達到190多家,他們要對其進行詳細審核。首先要從地圖上進行確認,看是否在保護區內;其次,要判定企業是否具有污染性質,排放物是啥。如果不符合要求,直接否定。如果符合規定,才會出具位置確認函,并對企業提出具體的要求。
令人欣慰的是,為了確保“一渠清水永續北送”,鄭州市積極探索綠色經濟發展模式,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鄭州段建成清水走廊、生態長廊,高起點規劃建設生態文化公園。
“目前,新鄭、滎陽段65.44公里已經全部完成綠化,城區段63.56公里已經完成32.26公里,初步形成了‘林水相映,綠莖繁花’的景觀結構,為總干渠水質安全提供生態屏障。”豐明軍說。
10月19日,山西焦煤與國家開發銀行山西省分行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將根據各自十四五發展規劃,圍繞支持山西焦煤高質量發展在重更多
2022-10-20 16:04:38記者從貴州省財政廳獲悉,近期,為進一步做好全面復工復產及2022年冬季煤電保供工作,緩解煤炭企業生產經營壓力,貴州省財政廳、貴州省能更多
2022-10-20 10:09:35截至10月18日,黃驊港務煤炭裝船量歷史累計2502億噸,能源保供持續穩定發力。圖為煤炭碼頭正在裝船作業 近年來,黃驊港務嚴格落實集團更多
2022-10-20 10:00:01伊泰煤炭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經營情況,煤炭產量119147萬噸,同比增加1139%;銷售煤炭159478萬噸,同比增加457%;銷售收入12022億元,同比更多
2022-10-20 10:09:39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歐洲部分國家重啟煤電。請問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否會有調整?近日在國家發改委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發出這樣更多
2022-10-20 09:57:25據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首席經濟師辦公室最新發布的《資源和能源季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澳大利亞原煤產量283億噸,同比增長33%;可銷售更多
2022-10-20 09:57:1810月9日,礦業公司可可蓋煤礦項目獲陜西省發改委開工備案批復,這是繼項目取得采礦許可證后又一捷報,標志著可可蓋煤礦項目礦井建設證照手更多
2022-10-20 08:56:22近日,國家能源局以國能綜函煤炭〔2022〕81號文批復了國家能源集團新街能源一井、二井產能置換方案。 國能新街一井、二井為新街臺格廟更多
2022-10-19 09:54:58秋高氣爽施工忙,項目建設正當時。近日,在西峽縣回車鎮杜店村舉行全市第六期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暨西峽縣煤炭儲備(配)基地項目開工儀更多
2022-10-19 10:07:53數據顯示,不同品質動力煤價格正在回落,原因是有跡象表明,當前的供應已經足以滿足歐洲和亞洲冬季的需求?! …h球煤炭交易平臺(globalC更多
2022-10-19 09: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