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計到建設完工前后歷時14年,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可承受住16級臺風、8級地震
今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最長的跨海大橋”“最長的海底隧道”“最先進的筑島技術”……作為集橋、島、隧于一體的跨海集群超級工程,總長約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除了實現縮短三地間時空距離以外,還擁有一系列“世界之最”,并能夠承受住16級臺風、8級地震的“侵襲”。
此外,由于港珠澳大橋地處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在設計和施工中,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做到了人與工程、環境和諧相處,實現了白海豚“零傷亡”“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的目標。
揭秘1
大橋創下哪些“世界之最”?
目前世界最長跨海大橋;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港珠澳大橋被譽為橋梁界“珠穆朗瑪峰”,還被英國《衛報》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從設計到建設完工前后歷時14年的“超級”跨海大橋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包括三座通航橋、一條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島及連接橋隧、深淺水區非通航孔連續梁式橋和港珠澳三地陸路聯絡線。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還是目前世界上綜合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同時,港珠澳大橋有15公里為全鋼結構鋼箱梁,是目前世界最長鋼鐵大橋。
在海底隧道方面,港珠澳大橋同樣創下了多項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海底沉管隧道全長6.7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最深處在海底48米,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底隧道。同時,港珠澳大橋還擁有最大的沉管隧道,其沉管隧道標準管節,每一節長180米,排水量超過75000噸。
在工程建設上,港珠澳大橋采用了世界上首創的深插式鋼圓筒快速成島技術,用120個巨型鋼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間填土形成人工島。每個鋼圓筒的直徑22.5米,幾乎和籃球場一樣大,高度55米,相當于18層樓的高度。其深水無人對接的公路沉管隧道同樣堪稱世界最大難度,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8米不等的海底無人對接,對接誤差必須控制在2厘米以內。
揭秘2
交通規則差異如何解決?
司機按照行車指示牌通過立交橋可完成行車方式調整
由于粵港澳三地交通規則存在差異(香港、澳門機動車靠左行駛,內地靠右行駛),如何在大橋管理上做到“共享一路”,成為外界普遍關心的問題。
據了解,在2010年粵港澳三方簽署的《港珠澳大橋建設、運營、維護和管理三地政府協議》中已明確提出,港珠澳大橋主體部分的車輛一律靠右側行駛,各區部分的通行規則應與主體部分通行規則相適應。
記者了解到,港珠澳大橋在設計上利用立交橋解決了三地交通規則上的差異。據有關部門介紹,司機抵達或離開香港或澳門口岸后,按照行車指示牌通過立交橋就能完成行車方式調整。在大橋靠香港和澳門側,車輛下橋時通過立交橋時即可轉換車道方向,將從右行改到左行的方式;而在上橋時,也是通過立交橋轉換行車方式。為此,香港接線處設計建造了香港邊界至觀景山全程約9.4公里的三線雙程高架橋,以及位于石灣附近的高架橋回旋處設施。
大橋通車后,三地口岸將形成綜合型的交通運輸樞紐,匯集跨境巴士、口岸穿梭巴士等各類交通工具于一體。某穿梭巴士公司負責人表示,9月底三地政府已安排跨境巴士司機參與大橋試運行,熟悉大橋上的交通規則,整個運行過程非常順暢。
揭秘3
大橋靠什么能使用120年?
具備抗16級臺風、8級地震的能力;“山竹”過境時,大橋安全、正常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記者了解到,按照“就高不就低”的標準,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而這也打破了國內跨海大橋通常的百年慣例。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引領下,中國科研人員依靠1986年以來湛江地區累積形成的海洋水文數據攻克了大量技術難題,創造性地提出了港珠澳模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術措施,最終保障了相關指標的達成,制定了120年使用壽命的設計標準。
作為屹立在海中的“超級”跨海大橋,其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樣也備受外界矚目。今年9月,強臺風“山竹”來襲時,曾有媒體和公眾擔憂,港珠澳大橋能否經受得住狂風巨浪?
據了解,港珠澳大橋具備抗16級臺風、8級地震的能力。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當強臺風“山竹”路過港珠澳大橋時,監控信息顯示大橋安全、正常,當時橋面測到“山竹”的瞬時最大風速是每秒55米,相當于16級臺風風速水平,此時港珠澳大橋的索力、位移、震動監測都還在設計范圍內。港珠澳大橋經歷住了極端天氣的考驗,而這已是繼“天鴿”“帕卡”之后,港珠澳大橋第三次迎來強臺風的侵襲。
揭秘4
大橋建設如何保護白海豚?
通過技術手段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實現白海豚“零傷亡”
港珠澳大橋聯通三地、跨越伶仃洋,而這片海域還是中華白海豚的最大棲息地。據了解,中華白海豚是水生哺乳動物,用肺進行呼吸,呼吸孔在頭頂端,呼吸時需露出水面。被譽為“水上大熊貓”,1988年,白海豚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瀕危野生動物。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減少對中華白海豚的影響,在建設過程中通過優化設計、減少非通航孔橋的橋墩數量、減少施工海域面積、減少打樁作業量、減少淤泥產生量等措施,努力實現“大橋通車,白海豚不搬家”。而在施工過程中,每條施工船上,都有一名專職海豚觀察員,每天都會利用望遠鏡觀察施工船附近水域,一旦發現白海豚蹤影,就立刻通知船只停止作業,靜待白海豚離開后才重新開工。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中,做到了人與工程、環境和諧相處,實現了白海豚“零傷亡”的目標。
揭秘5
區域經濟發展將有何紅利?
從香港到珠海、澳門車程縮至45分鐘,加速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
港珠澳大橋通車后,首次實現三地陸路連接,香港到珠海、澳門三地的時空距離將被大幅縮短,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從3個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通車前,如果陸路往來三地只能繞道東莞虎門大橋,車程在3小時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輪也要1個小時。
港珠澳大橋總設計師孟凡超認為,港珠澳大橋會使粵港澳三方都將受益,大大縮短了香港、澳門與珠海之間的時空距離,這不僅給港人創造再一次發展的機會,為香港經濟持續繁榮創造條件,同時推動整個珠三角的社會經濟發展,并縮小粵西、粵東的經濟發展差距,加速粵港澳經濟一體化進程。
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葉澤恩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后,將提升區內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效率,不同關稅區之間的貨物將順暢流通,這將提升物流運輸和供應鏈管理效率,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香港乃至亞洲經濟的新增長點。
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林江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港澳珠大橋開通后將打通珠江東西兩岸,繼而使粵東西實現融合發展,為廣東下一個40年發展打開大格局。林江認為,未來,港澳珠大橋將不只作用于廣東,還將作用于華南更大的區域。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實習生 應悅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同增 通訊員 高芳春為進一步推進鄭新深度融合發展,加速吸引鄭州產業、人才、技術實現黃河兩岸一體化發展,在連續更多
2019-03-06 08:05:13本報訊 昨天下午,從空中俯瞰正在建設中的農業路大橋,顯得十分壯麗。目前,橋面板鋪裝、伸縮縫施工、預應力張拉等工序都在正常推進,防水更多
2019-03-11 08:13:30昨日上午,記者在農業路大橋上看到,施工人員正在吊裝路燈燈桿,路面上的交通指示牌已全部安裝到位,工人在對一些護欄進行最后一層油漆粉刷更多
2019-03-27 08:07:072016年11月28日,大橋主線橋連續梁第一聯開始澆筑2017年11月26日,大橋第一節鋼梁吊裝成功2018年4月9日,大橋第一節鋼箱梁開始頂推2018年5更多
2019-04-01 08:00:28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 圖)5月16日下午,河南官渡黃河大橋主橋順利合龍,這標志著該大橋建設進入橋面工程和附屬工程施工階段,預計今更多
2019-05-17 08:18:12映象網快訊(記者阮海峰 文 圖)5月21日,河南省交通重點項目暨高速公路雙千工程建設推進會在濮陽市召開。會議通報了全省交通重點項目和高速更多
2019-05-23 08:04:095月28日,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官方網站公布一批行政處罰結果,河南大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大橋石化)及公司法人余貴軍被通報處罰,罰款更多
2019-05-30 09:35:057月15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鄭州市西四環奧體大橋施工現場了解到,15日凌晨3時許,隨著長12米,寬49 16米,高3 512米,重量達345噸更多
2019-07-16 09:53:40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 圖)10月16日上午10時許,國道107官渡黃河大橋正式通車,至此,鄭新兩地間黃河公路大橋增至4座。據悉,官渡黃河大更多
2019-10-17 08:21:13中國首次!世界首次!福廈高鐵安海灣特大橋最后一節鋼箱梁昨日完成吊裝,大橋成功合龍。接下來,大橋無砟軌道鋪設施工將全面展開。這將是我國更多
2022-04-07 13: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