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世界氣象組織4日說,熱帶太平洋地區7年來首次形成厄爾尼諾條件,預計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區氣溫將進一步升高,可能在5年內出現創紀錄高溫,各國政府應做好應對相關氣候事件的準備。
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模式,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洋表面溫度變暖有關。它平均每2至7年發生一次,通常持續9至12個月。世界氣象組織預測,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為90%。
上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發布警報說,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出現,預計持續到冬季,可能會發展為中度厄爾尼諾現象或強厄爾尼諾現象。世界氣象組織預計,本次厄爾尼諾現象的強度“至少為中度”。
這一組織強調,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氣溫的影響通常在其開始后的一年最為明顯,本次是2024年。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說,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將大大增加打破氣溫紀錄的可能性,“在全球多片地區和海洋中引發更多極端高溫”。
世界氣象組織在最新通報中提及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內容包括預測2023至2027年這五年內至少有一年會打破2016年創下的高溫紀錄,概率達到98%。這一組織區域氣象預報服務部門負責人穆富馬·奧基亞在記者會上說,今后5年“我們可能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
依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況》報告,2016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原因是強烈的厄爾尼諾現象和人類溫室氣體排放造成雙重影響。
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更為復雜。從2020年夏到2023年初春,拉尼娜現象已持續了近3年。拉尼娜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是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水溫異常降低現象。一些氣象專家指出,從拉尼娜轉變到厄爾尼諾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
世界氣象組織在最新通報中提醒,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導致南美洲南部、非洲之角地區、中亞部分地區等降雨量增加,也會導致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南亞部分地區等出現嚴重干旱。
塔拉斯說,宣布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是向世界各國政府發出信號”,應盡快動員并提前準備,降低這一現象對民眾健康、生態系統和各國經濟造成的影響。
在近日召開的上半年煤炭經濟運行分析座談會上,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有更多
2023-07-05 11:02:12近年來,內蒙古將煤礦智能化建設作為推進煤炭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內更多
2023-07-05 09:56:04滿載電煤的列車行駛在唐包鐵路線烏蘭察布市境內 入夏以來,隨著社會更多
2023-07-05 10:09:21據商務部重要生產資料市場監測系統數據顯示:6月17日-6月23日,從更多
2023-07-05 10:11:17據商務部重要生產資料市場監測系統顯示,6月17日至6月23日,陜西省更多
2023-07-05 10:05:48供應端 產地方面來看,6月底,主產地煤礦開工情況轉弱,主要原更多
2023-07-05 10:00:55國家電投集團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認真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迎峰度更多
2023-07-04 16:09:44上周,部分受到中國終端用戶需求增加預期帶動,紐卡斯爾港高卡動力更多
2023-07-04 15:55:116月以來,全國多地高溫天氣持續,帶動用電負荷激增,特別是京津冀更多
2023-07-04 09:56:28貴州省充分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走出了煤更多
2023-07-04 10: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