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全球的四所頂尖高校的科學家宣布成立一個“起源聯盟”(Origins Federation),他們希望聯手調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尤其是尋找發生在宇宙其他地方的類似生命形成的過程。
(資料圖)
中國科學家也在設計地外生命探索計劃。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了中國空間科學未來的發展規劃。
探尋地外生命的長期項目
發起“起源聯盟”的四所學校分別是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以及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該倡議的負責人迪迪埃·奎洛茲 (Didier Queloz) 教授表示,他相信生命植根于宇宙的物理定律。奎洛茲因上世紀90年代共同發現了首顆系外行星被授予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起源聯盟”的創始科學家們稱,這項長期研究將對地外生命進行探索,無論是簡單的微生物還是先進的文明,該計劃將通過火星和木衛的星際任務以及詹姆斯韋伯天文望遠鏡得到加強。
截至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5000多顆系外行星,一些新行星的發現是巨大的游戲規則改變者。他們相信,在銀河系的數十億顆行星中,一定存在類似地球這樣可孕育生命的行星。
對于地外生命的探索,中國科學家也開始了自己的設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3月8日晚間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尋找“地球2.0版本”并不容易,需要全球科學家的共同努力。
“地外生命的探索我們大致可分為兩類,一種是在太陽系內,也就是除了地球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太陽系天體存在或者曾經存在過微生物和生命的痕跡;另一種是太陽系之外,開普勒望遠鏡已經找到了5000多顆行星,我們需要通過觀測研究這些行星上是否存在表征生命跡象的大氣或物質。”王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此前科學家已經在金星大氣里面發現了生命的線索。王赤表示,天問三號在火星采樣返回后,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火星上是否可能存在表征生命的微生物樣本。他還稱,目前被認為太陽系內最有可能存在過生命的行星包括木衛2、土衛2、土衛6等。“有可能在冰巨星的衛星內部海洋中,也許會適應極端條件下的生命跡象,航天器可以直接到達這些地方開展探測。”王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對于系外行星的生命探索難度更大,由于系外行星距離地球非常遙遠,將需要擁有更強的觀測能力。“我們需要觀察行星上是不是存在大氣,是氧氣還是二氧化碳,哪些物質可以表證生命存在還需要深入研究。”王赤說道,“詹姆斯韋伯已經看到了系外行星有大氣層中有二氧化碳的存在,但是這離生命的發現證據還很遠。”
科學家們還表示,生命的探測不太可能來自單一數據,通常需要通過一組數據來互相驗證,因此全球在空間科數據方面的共享也尤為重要。
推動空間科學國際合作
探索地外生命只是中國空間科學發展聚焦的主要方向之一。王赤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稱,其他中國關注的空間科學的根本問題還包括:揭示宇宙極端條件下的物理過程和物理規律,在空間尺度探測引力波,探測太陽對地球和太陽系的影響,以及研究太空特殊環境對人和生物的影響。
去年,作為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二期)的重要組成部分,探日衛星“夸父一號”成功發射。王赤透露,預計在今年5月,“夸父一號”可以完成在軌測試;在今年年末,我國還將發射“愛因斯坦探針”空間科學衛星,探索宇宙中沉寂黑洞的爆發、超新星的爆發活動等。
“我國在空間技術以及應用方面還是走在前面的,但空間科學是短板,需要補齊。”王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空間科學是發展空間技術的驅動力,同時是空間應用的先導和基礎。”
他認為,空間科學對重大基礎前沿科學問題的研究可能催生新一輪科學革命,是基礎研究的戰略制高點,是建設科技強國的重大領域之一。
他坦言,我國目前空間科學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未來發展將分為三個階段:到2027年,進入到全球空間科學的第一方陣之列;到2035年,進入到空間科學的前列,比肩歐空局;到2045年,成為空間科學的強國,比肩美國。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王赤在今年兩會上帶來一份《加速構建空間科學國際合作新發展格局》的建議,他特別強調,中國一定要發起和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深入參與國際性的合作項目,才能在國際舞臺上擁有話語權。
“大科學項目不僅將推動我國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而且還將在破解人類共同發展難題、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有效維護我國科技安全等方面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他認為,在當前的國內外形勢下,迫切需要從空間科學領域突破,加速構建空間科學國際合作的新發展格局。“空間科學領域需要的投資規模都很巨大。”王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個國家很難承擔起所有的資源,需要相互配合,比如對深空的探測,如月球、火星探測計劃等方面,需要更多國際合作。”
王赤舉例稱,例如月球科研站就是我國探月任務的一個長期持續的科研活動,目前正在積極地推進;基于我國的“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子午工程),由我國科學家發起的“國際空間天氣子午圈計劃”也在推進中;此外,中國空間站在發射成功后也將承擔更多高能物理方面的國際合作研究。
他呼吁,中國空間科學的發展需要不斷地擴大“朋友圈”,建議進一步加強與歐空局等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合作,暢通合作渠道,優化合作環境,更便捷地方便經費、設備、人員交流溝通等。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了2023年2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更多
2023-03-09 14:02:383月7日,湖北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宏,總工程師伍孝峰,湖北能源集團副總經理陳奎勇一行到訪陜煤集團,與陜煤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更多
2023-03-09 10:11:333月8日,山西省應急管理廳印發《2023年度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計劃》,根據監管工作實際,確定50座煤礦為省應急廳本年度重點監督檢查的礦井,更多
2023-03-09 10:03:36近期,各主要產煤市相繼公布了2022年煤炭產量情況。據內蒙古黨委宣傳部、榆林市人民政府、朔州市能源局、長治市統計局、呂梁市統計局、大更多
2023-03-09 10:12:132023年,國際能源供需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如何保障能源安全?作為能源巨無霸晉能控股集團的當家人,全國人大代表、晉能控股集團董事長李國更多
2023-03-09 09:54:03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全面推進,是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重大事項之一。建議國家給予山西財稅等方面資金扶持,加大對智能化改造煤礦獎補力更多
2023-03-09 10:02:47長期以來我國天然氣供需矛盾突出,預計2030碳達峰過程中,需求量仍將長期增長。 作為非常規天然氣的重要補充,多年來,煤層氣在保障國更多
2023-03-08 10:12:36近日,山東能源集團兗礦能源所屬東灘煤礦、鮑店煤礦、金雞灘煤礦分別通過山東省能源局、陜西省能源局組織的專家驗收,達到了中級智能化示更多
2023-03-08 10:02:58侯建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山腳樹礦黨委副書記、礦長 記者:您獲得過貴州省最美勞動者、全國煤炭行業青年五更多
2023-03-08 10:02:34山西、陜西、內蒙古地區是我國主要的煤炭產地和煤炭調出區,也是我國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地區。如何緩解煤炭運輸對周邊環境的污染,成為全更多
2023-03-08 10: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