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財經 >
盤點31省份去年GDP:8省份超5萬億,廣東總量連續34年第一
來源:第一財經 2023-01-25 15:01:00

在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全國GDP數據后,各地也陸續發布了去年的經濟數據。目前,31個省份的2022年GDP數據均已揭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8個省份GDP超過5萬億元大關,其中,廣東、江蘇兩省超過12萬億元,廣東GDP總量連續34年位居全國第一。在增速方面,福建、江西并列榜首。

廣東GDP總量連續34年位居全國第一

數據顯示,2022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為129118.58億元,同比增長1.9%,這也是廣東GDP總量連續34年居全國第一。分三次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340.36億元,增長5.2%;第二產業增加值52843.51億元,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70934.71億元,增長1.2%。

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廣東的三產比重比較高,廣州、深圳的三產占比尤其較高,不過在去年受疫情影響也較大。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今年廣東的第三產業會有比較明顯的恢復。

第二經濟大省江蘇也超過12萬億元大關。數據顯示,2022年實現生產總值122875.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8%。江蘇省統計局的解讀稱,從總量看,江蘇繼2020年、2021年先后邁上10萬億元、11萬億元臺階后,2022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2.29萬億元,連續三年跨越三個萬億元大關;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達10.2%,穩定發揮了全國發展“壓艙石”作用。

江蘇之后,第三經濟大省山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87435億元,增長3.9%;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41個大類行業中,近七成行業保持增長。浙江2022年實現GDP為77715億元,繼續位居第四,作為民營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2022年,浙江全省新設企業中民營企業46萬戶,占新設企業數的93.5%。

中西部第一經濟大省河南也實現了新突破,2022年全省GDP初步核算數為61345.0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3.1%。這也是河南GDP總量首次突破了6萬億大關,繼續位居全國第五。

四川和湖北繼續處于5萬億梯隊,分列全國第六和第七位。

相比去年,今年GDP總量超過5萬億元的省份增至8個,比上一年增加1個,新增的省份是福建,福建與四川和湖北一起處于5萬億梯隊。位居第八的福建與第七的湖北僅相差625億元,差距非常小。

4萬億梯隊的成員較多,包括了湖南、安徽、河北三個人口較多的省份,以及上海和北京兩個直轄市。2022年,有兩個省份首次突破3萬億大關,分別是陜西和江西。

2萬億梯隊省份共有7個,包括了重慶、遼寧、云南、廣西、山西、內蒙古和貴州。其中,直轄市重慶2022年GDP已達29129億元,距離3萬億大關非常近。同處西南的貴州則是首次突破2萬億元。

福建江西增速領跑

在增速方面,31個省份中,共有10個省份增速達到或超過4%,分別是福建、江西、湖南、甘肅、山西、湖北、陜西、云南、內蒙古和寧夏。10個省份中,主要來自中西部地區,只有福建來自東部沿海發達地區。2022年,福建與江西增速均為4.7%,在各省份中并列第一。

這其中,福建增速在GDP超5萬億元的省份中位列第一。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去年福建經濟受疫情的影響小,福建的新經濟、新能源產業發展突出,比如代表性企業寧德時代帶動了福建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此外,福建沿海的港口資源好,在湄洲灣、古雷半島等地大力發展石油煉化等產業,原來產業結構以輕紡等輕工業為主的福建,現如今產業結構更加平衡。

福建省統計局的分析顯示,2022年1-11月,全省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9.0%和15.2%,分別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12.8和9個百分點,對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貢獻率分別為46.6%和60.1%,引領作用突出,彰顯工業發展的韌性。

與福建相鄰的江西增速也達到了4.7%。2022年,江西外貿總值6713億元,一舉跨過5000億元、6000億元兩個臺階,較上年增長34.9%;進出口規模居全國第15位,較2021年前進3位。從產業看,電子信息產業進出口1746.6億元,增長28.8%;鋰電產業進出口396.8億元,增長2.5倍;光伏產業進出口263.3億元,增長67.7%。

丁長發說,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就近轉移的成本比較低。江西靠近長三角、珠三角和福建,土地、勞動力價格比較低,比如贛南的贛州,有十幾個縣,人口總量大。近年來當地的招商引資力度很大,近年來珠三角、長三角的家具、紡織服裝等很多產業轉移到江西,因此近年來江西經濟發展非常快。

而與江西相鄰的湖南增速達到了4.5%,位居第三。湖南的情況也有些相似。近年來,湖南吸引了大量來自大灣區的產業轉移落地,外貿出口增速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湖南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全省進出口貿易總值首次突破7000億元關口,為7058.2億元人民幣,比2021年增長20.2%。其中,出口5154.6億元、增長25.3%。

從南北方分布來看,增速前十省份中,南北方各有5個省份。這其中,一些能源產業發展突出的省份如山西、陜西、內蒙古和寧夏增速位列前十。整體來看,這兩年受國內外能源格局影響,能源價格上漲,以能源產業為主的省份和城市GDP增長比較快。

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局長潘志峰表示,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1%的增速中,能源工業拉動4.4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4.4%。其中,煤炭行業增長8.0%,累計增速連續9個月保持在7%以上,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4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1.1%。從能源產品產量來看,規模以上原煤產量全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占全國的26.1%,居全國第2位;發電量占全國的7.7%,居全國首位。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今年,以能源產業為主的省份、城市增長快,主要原因是能源價格上漲。而且這種快速增長的態勢還會持續幾年。林伯強分析,能源發展突出的城市雖然當前經濟增速很快,勢頭很好,但也要及早進行轉型布局。因為等到產業供應鏈得到修復,能源價格也會下行。因此,這些地區要趁現在加快轉型,加快產業多元化,增加后續抵抗風險的能力,“若等到能源價格下行、沒錢的時候,要轉型就比較難。”

關鍵詞:
相關文章
陜煤入渝發運量再創新高 2022年達1798.3萬噸 環球速看料

陜煤入渝發運量再創新高 2022年達1798.3萬噸 環

  據陜煤運銷集團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陜煤入渝發運量17983萬噸,同比增長132%,入渝年度發運量創下歷史新紀錄,有效保障了重慶地區電力和重更多

2023-01-20 11:10:02
全球快看:為完成2023年煤炭供應目標 晉城市出臺了7項措施

全球快看:為完成2023年煤炭供應目標 晉城市出臺

  晉城市能源局消息,該市日前發布了煤炭增產保供和產能新增工作方案并提出,通過核增產能、擴產、新投產等方式,加快釋放先進產能,充分發更多

2023-01-20 11:09:59
當前關注:2022年內蒙古煤電氣產量對全國增長貢獻均居首位

當前關注:2022年內蒙古煤電氣產量對全國增長貢獻

  2022年,內蒙古全區積極落實煤電增產保供工作,規模以上工業煤電氣等主要能源產品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對全國增長貢獻率均位居首位,有力更多

2023-01-20 11:11:26
全球微速訊:山東:細化分解任務 堅決完成煤炭保供任務

全球微速訊:山東:細化分解任務 堅決完成煤炭保

  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抓好能源保供。菏澤代表團三名來自煤炭企業的省人大代表,圍繞報告精神,就如何保障煤炭供應,加強能源保供建更多

2023-01-20 10:54:12
CCTD:短期煤市基本面仍難尋亮點

CCTD:短期煤市基本面仍難尋亮點

  據CCTD了解,節前最后一周,煤炭市場交易逐漸停滯,周初在封航港口庫存迅速累積情況下,貿易商報價有小幅下跌。隨后封航結束,港口調出恢更多

2023-01-20 11:02:24
每日觀察!12月份內蒙古煤炭價格環比下降8.3%

每日觀察!12月份內蒙古煤炭價格環比下降8.3%

  2022年12月份受疫情防控、原油價格變化,農業生產進程和建筑工程進展等因素影響,煤炭價格環比下降。據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生產資料市場監更多

2023-01-19 10:54:37
促開采、增儲備、搶維修、保運輸,各地多措并舉——力保群眾溫暖過冬過年 焦點速訊

促開采、增儲備、搶維修、保運輸,各地多措并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做好歲末年初各項工作,強化市場保供穩價,加強能源調節,確保群眾溫暖安全過冬。冬季供暖事關千家萬戶,是重要更多

2023-01-19 10:08:31
生態環境部:推動保供煤礦全部按時保質完成環評辦理

生態環境部:推動保供煤礦全部按時保質完成環評辦

  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司長劉志全1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將落實環評審批三本臺賬和綠色通道機制,推進十四五重大工更多

2023-01-19 08:59:13
長春市電企煤炭庫存可用20天

長春市電企煤炭庫存可用20天

  1月17日,長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23年迎新春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時介紹,截至目前,長春市六大熱電企業煤炭庫存合計130萬噸,按照采暖更多

2023-01-18 10:05:48
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6%

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3.6%

  1月16日,國家能源局發布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  2022年,全社會用電量8637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用電量1146更多

2023-01-18 10: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