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財經 >
唯觀|專訪貝恩資本竺稼:面對高通脹,美聯儲恐怕也要摸著石頭過河
來源:第一財經 2022-04-07 13:38:23

為緩解美國高燒不退的通脹,美聯儲或將于5月祭出22年來首個50基點加息,備受市場關注的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出現倒掛,反映出投資者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

近日,貝恩資本亞洲私募股權聯席主管竺稼在上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稱,發達經濟體高通脹恐非短暫現象,其中還有一些長期的、結構性的變化。恐怕美聯儲現在“也要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

同時,竺稼認為,港股市場有望吸引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進入,帶來更大的資金量和市場流動性。

“恐怕美聯儲也要摸著石頭過河”

第一財經:高通脹不退導致發達經濟體開始陸續收緊貨幣政策,你如何預期未來全球經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竺稼:變化和挑戰非常大。就通脹而言,本身是由于供需的不平衡,需求旺盛,供應不足,所以價格就會上升。因為新冠疫情等原因,使得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其實這次美聯儲加息來得慢,很大程度上也是認為通脹會很短暫地過去。但我認為,這其中還有一些長期的、結構性的變化。

其一,出于疫情和本土就業的需求,很多國家也已開始重新思考:哪些應當參與全球分工,哪些需要自己的完整體系;其二,全球經濟結構性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會帶來供給不充分或供應效率的降低,從而使得通脹的影響,即供給不足的影響,比原本預想的要大。這是一個結構性的變化,不是短期的、或疫情帶來的變化。這兩個因素都會導致今后長期的供給發生變化,從而影響通脹。

第一財經:疫情前約10年的時間里,美聯儲面對的最大難題是如何提升通脹達到其所設定的2%的目標。如今,它正面臨一個全新的挑戰,如何去降低通脹。美聯儲有足夠的工具來降低通脹嗎?

竺稼:工具一定是有的,只要是吃足夠狠的藥,通脹一定是能打下來的。

但降低通脹并不是美聯儲的唯一目標,美聯儲需要做出權衡。比如,目前美聯儲把保就業作為其重要職責之一,一旦加息加得很厲害,貨幣政策收得很緊,影響就業怎么辦?

此外,市場往往也不完全按照政策制定者所預期的那樣發展,所以美聯儲也會誤判,其政策也不一定能夠達到原有的預期。現在,恐怕他們也要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

第一財經:剛才你談到疫情中全球供應鏈的重塑問題,對中國企業而言,這存在哪些機遇和挑戰?

竺稼:全球供應鏈一直是動態發展的,我們不能用靜態的眼光去看待供應鏈問題。因此,中國企業還是要有前瞻性。過去,接近市場、降低成本可能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現在,要考慮的問題就更多一些,除了經濟因素以外,還要把公共衛生、地緣政治和貿易等問題都考慮起來。

比如說,我們自己要有安全可靠的供應鏈。如今,已經有很多中國企業把生產制造的布局放到了全世界各個地方。有人說,越南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其實中國企業在越南也有很多投資。

“是機遇也是挑戰”

第一財經:我采訪過的中概股投資人曾表示,會逐漸把所持有的美股市場ADR轉換到港股市場,這一趨勢是否將持續,對于投資人而言會產生哪些方面的改變?

竺稼:這是一定要考慮的問題。港股市場是一個不錯的市場。但仍需進一步發展,才能夠適應需要。

首先,伴隨更多企業赴港上市,有望擴大港股市場的資本規模,從而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進入。從而讓“不夠深”的問題有望慢慢得到解決。其次,企業通過上市,讓投資人實現退出,這在美股市場上相對容易一些,這其中有監管、投資人不夠多,以及市場流動性相對不夠強等帶來的問題,也需要進一步發展,來滿足投資人的需求。

第一財經:對于港股市場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

竺稼:從機遇來講,這個需求確實存在,更多的企業要到去上市。同時,港股市場也在改變。例如,18A,即香港交易所新《上市規則》的“主板上市規則”第十八A章中,允許未盈利和沒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條款,使得一些原本不符合上市要求的生物醫藥企業現在也可以上市了。

挑戰在于,投資人或監管機構對于不同的行業是否有更高的接受度,對于新的業務模式是否有足夠多的試錯意愿。比如說,研發自動駕駛的企業可以在美股上市,卻無法符合港股上市規定要求等。

相關文章

美1月零售銷售月率3.8%超預期,華爾街人士稱警惕

盡管1月零售數據超預期,但多位華爾街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消費者信心低迷、物價高企和實際工資負增長對上半年消費構成風險。更多

2022-02-17 05: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