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塔下,奔騰的西江干流從梧州途經肇慶,向著佛山三水思賢滘滾滾東流,與東江、北江交匯,合珠江三角洲諸河,注入南海。江河兩岸,豐沛的江水裹著磅礴水汽,潤澤著沿途的風土風貌。
千年古縣德慶,三面環山,南傍西江,得天獨厚的小氣候孕育著豐饒物產。新年剛過,鄉道945旁的一處山坳里,連片的柑樹掛滿金黃油亮的果子,果農們正背著竹簍有序采收。2021年,碧桂園德慶貢柑現代農業產業園第一批貢柑上市,面積267畝的基地貢柑產量達30多萬斤。
德慶多山,產業園這片洼地原本是一處荒廢的貢柑園。大約十年前,“柑橘絕癥”黃龍病肆虐,全縣柑橘種植面積銳減,大多數果戶放棄種植貢柑后另謀出路,大量果園被廢棄或改種其他經濟作物。“到2017年左右,整個德慶縣貢柑的種植面積由原來頂峰期的30多萬畝,萎縮到僅剩幾萬畝了。”碧桂園德慶貢柑產業園總經理趙鑫惋惜地說。
德慶的柑橘栽培可以追溯至1300多年前的唐開元年間,南宋時被尊為貢品,這也是貢柑之名的由來。2007年,德慶貢柑、德慶沙糖橘雙雙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聲名遠揚。
“德慶貢柑是經過歷史選擇的一個品種,今天依然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這就說明這個品種自身的生命力是很強的。”2019年趙鑫加入碧桂園時,貢柑產業園初具規模,他和團隊相繼建立起了無病毒苗圃、標準化示范基地、分選加工線,同時與周邊300多家農戶的4000多畝貢柑園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
“光靠這幾百畝的產業園,產值產量沒多少。我們更希望通過技術指導和技術推廣,使貢柑的品質能夠進一步提升,并通過聯農帶農,幫助德慶貢柑拓展渠道、打造品牌。”趙鑫表示,目前他們已培育德慶貢柑無病毒種苗20多萬株,并帶動農戶復種1.2萬余畝。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柑橘國際交易(廣東德慶)中心與“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的雙重加持下,全縣德慶貢柑種植面積已超10萬畝。
色澤鮮亮、風味濃郁的柑果,經過分選、清洗、打包,在碧桂園自有助農品牌臻碧鄉及碧鄉平臺上架,也通過電商、大貨交易拓展市場,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果業新樣本。就在元旦假期,乘上RCEP的自由貿易東風,5000多斤德慶貢柑出口越南。
小貢果,大產業
2021年11月11日,是德慶貢柑開摘的大日子。一車車貢柑集中外銷,趙鑫和團隊經常忙到后半夜。
但每天一早,他還是習慣到產業園轉一圈,看看植株是否健康、果實成熟度如何。產業園的大數據可視化平臺遍布各個區域,可實時采集田間地頭的各種數值,甚至觀察到病蟲害情況。貢柑基地外圍,一排排澳洲茶油樹相當于天然防護網,擋住傳播黃龍病的木虱。
黃龍病主要通過木虱在柑橘樹間傳播,初期葉片發黃,后期根部腐爛,果實僵化。由于無法根治,種植戶只能伐樹防止擴散。“就像人得了癌癥一樣,果樹最后會成片地死去,如果不控制,最快可能兩三個月,整片果園都會遭殃。”碧桂園德慶貢柑產業園技術總監黃會明說。
“黃龍病要采取綜合防治,我們要保證種苗在源頭上就不帶病害。”談起幾乎摧毀德慶貢柑產業的黃龍病,擁有30多年柑橘產業經驗的黃會明表示,對種苗進行脫毒處理,是解決黃龍病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產業園的無病毒苗圃,需要洗手消毒、腳踏石灰后才能進入,確保病蟲害不被帶入大棚。郁郁蔥蔥的溫室內培育著近30萬株容器苗,主要有貢柑、沃柑、泰國青柚等品種。2019年黃會明加入后,積極推廣“彎針”單芽復接技術,全年都可嫁接。“我們育苗也采用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基本上12個月左右就能出圃,比傳統育苗方式早半年。”
培育高品質貢柑的同時,科技園積極為種植戶賦能,無償提供技術指導,解決果農的短板。這一天,第一財經團隊跟隨趙鑫和黃會明來到馬圩鎮古壘村的一處貢柑園,林間樹下,果農們采摘正忙,貨車將一筐筐飽滿的貢柑運走,要趕在收獲旺季來臨前賣個好價錢。
這處山地果園有50來畝,樹齡在7至10年,正當壯年期,3米多高的果樹從山坡一直蔓延至谷底,果實累累壓彎了枝干。十來個村民用背簍和簡單的工具,嫻熟有序地采摘,偶爾有說有笑好不熱鬧。
趙鑫和黃會明探查間發現了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光照不足的谷地,青苔已經爬滿了樹干,“它會影響光合作用,導致果樹養分跟不上,產量下降,這種情況在相對密閉、潮濕的園子里中很常見。”黃會明仔細勘查了果園的壟道和排水,叮囑種植戶在采摘季結束后清園時要留意處理青苔,以及采取措施防控病害。
來自合作果園以及產業園基地的甜美貢柑,陸續被送上分選加工線,大果、中果作為時令鮮果銷往全國各地,小果則通過二次食品加工利用。
去年底到今年初,德慶貢柑迎來大豐收,果農提質增產普遍受益。自去年11月11日開摘至12月20日,德慶貢柑銷售超3500萬公斤,其中超2萬公斤遠銷荷蘭、德國等多個國家地區,總銷售額超3億元。1月中旬,貢柑表皮逐漸由青色轉為金黃,糖分積累充沛,進入甜度高酸度低、清香綿蜜的最佳食用期,走入更多家庭成為年節佳品。
榮光再現
南宋紹興年間,高宗趙構在德慶(古稱康州)設潛邸,他在品嘗了當地柑橘后贊不絕口,自此德慶柑橘被尊為貢品,貢柑之名流傳至今。
千年栽培,德慶貢柑形成了肉脆化渣、甜爽可口的獨特風味,集甜橙、糖桔、蜜柚優點于一身,也是市面上少有的甜度高而低酸的品種。如今,在馬圩、官圩、新圩等鎮,種植著大量貢柑、沙糖桔。高峰時期,德慶貢柑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近九成農戶從事柑橘種植。
趙鑫對德慶貢柑的輝煌早有耳聞。上世紀90年代,貢柑產業盛極一時,價格最高時每斤超過10元,果農們依靠果園發家致富,“蓋起了貢柑房,開上了貢柑車”。
2014年前后,黃龍病令全縣貢柑種植面積銳減,大多數人選擇另謀出路,陳水健的父親就是其中之一。她記得,家里的果園加起來20畝左右,當年多在10年樹齡的豐產期,卻無奈之下被砍光,“我父母已經失去了種植的信心”。
老一輩果農面對黃龍病束手無策,返鄉創業的“90后”陳水健卻迎難而上。2017年5月,她回到家鄉,在官圩鎮紅光村一處山埇里建起了金輝農場,種植了120畝貢柑、80畝桂味荔枝,山間還有30畝魚塘,主要養殖四大家魚。擔心女兒重蹈覆轍,母親曾極力勸阻,“種這個等于把錢扔到水里去了”。
貢柑也叫皇帝柑,陳水健說,“它就像皇帝一樣難伺候”,每個月少不了施肥打藥,稍有管理疏忽就容易滋生黃龍病。“像今天下雨,如果不及時打藥就會有炭疽病,新長出來的葉子會焦掉。”她指著魚塘對岸山坡上的果樹說。
農場是陳水健盤過來的,“上一任老板做了十年,投入一百多萬元,沒做出來,低價轉讓給我,沒想到接手后第一年就結了果、賺了錢。”作為新一代果農,陳水健覺得自己與家鄉的貢柑產業有不解之緣,她信心十足,簽了50年土地租約。2021年,農場貢柑豐收,產量達9萬余斤,比前年增長6萬斤,“如果遇到好的價格,明年就可以回本了”,她告訴前來考察指導的趙鑫和黃會明。
每個月,他們都會來到金輝農場提供技術指導,陳水健遇到疑難問題也會馬上向他們求助。“有碧桂園這個龍頭企業帶動,附近的果農如果能達成合作,基本上銷路是不成問題的。”陳水健有朋友經營大型果園,每到收獲季就為貢柑的銷路發愁,與碧桂園合作后,他就吃了“定心丸”,不僅不愁銷路,而且能買上好價錢。
“我們的貢柑也是鄉村振興幫扶農產品,農戶有收益,我們也有收益,這很關鍵。”趙鑫看到,農戶們恢復了信心,有更多人加入到復種的行列中,賺到了錢。他說:“再過幾年,德慶貢柑就能恢復到從前的盛況。”
追尋現代農業夢
在中國,柑橘是產量僅次于蘋果的第二大類水果,栽培面積和產量都居世界首位。兩廣地區是我國柑橘的重要產區,為了推動德慶貢柑從柑橘大家庭中脫穎而出,2018年RCEP柑橘國際交易中心落地德慶。走進大廳,巨大的顯示屏實時滾動著市場行情,不同品類的大貨價格都較上年有所上漲。
1月3日,320箱共5440斤來自碧桂園的德慶貢柑,啟程運往越南,這是RCEP于今年元旦生效后德慶貢柑出口的“第一柜”。而去年開摘節同期,“廣東德慶喊全球吃貢柑”的字樣登上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中國屏”。從貢果到“國際果”,貢柑的漫漫出海路才剛啟幕。
前有都樂、佳沛、新奇士等國際果業巨頭深耕市場,后有美國黑提、智利車厘子、泰國火龍果等王牌產品分食份額,中國消費者餐桌上的水果大戰令人眼花繚亂。國際柑橘學會數據顯示,我國柑橘產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07年1838萬噸增長至2019年4585萬噸,12年增長59.9%,2020年我國柑橘種植面積達到了3800萬畝以上,產量356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
“這對復興貢柑也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不能一味追求產量或者規模的擴張,而要先把自身做強,真正實現自我循環、自我發展。”在趙鑫看來,我國柑橘業的弊病之一就是普通貨太多而精品太少。雖然近年冒出了褚橙、17.5°橙等標準化品牌果,“但往往講究規模產量,而忽略了終端的問題,這是現在農產品的通病。畢竟,當規模發展到最大的時候,價格并不是最高的”。
為了選育優質品種,每隔一段時間,黃會明都會到基地和合作果園去碰碰運氣,看看有沒有優化的變異植株可以進行芽變選種。為了適應現代人的飲食偏好,技術人員會對種植模式做一些現代化改良,挑選果形豐滿、光滑易剝皮、糖度更多的進行選育。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下,德慶貢柑的文化價值也在生發彰顯。官圩鎮上,碧桂園建設了一座鄉村振興綜合體,設有鄉村振興培訓基地和高標準民宿,餐廳還推出了以貢柑為原材料的系列創意菜,將貢柑與文旅銜接,聯動產業,推進鄉村振興。
忙碌的一天行程隨著天色轉暗即將結束,“最多的一天接待了9波”,趙鑫說,產業園承擔著大量的產業示范與倡導等相關工作。除了復興德慶貢柑,他也希望產業園在不久的將來能成為中國水果產業的一個原點,把“德慶模式”的技術經驗、銷售渠道、品牌管理等輸出到其他產區,與更多的地方、更多品種的種植戶形成密切的關聯。“包括廣西、云南等地一些適合柑橘種植或者其他水果種植的區域,我們也在積極溝通,想要和全國更多地方的種植戶合作,把柑橘產業做得更好。”
說起這兩三年的經歷,趙鑫總結說,與果樹打交道和與人打交道一樣,“你對它好,他就給你好好長,好好結果,就像我們培養、教育小孩。”。這位中科院微生物專業的碩士,因為對果業的熱愛,在這個艱苦而報酬并不豐厚的行業一干就是近20年,在技術、生產、銷售和品控等環節均有涉獵。他說,來碧桂園做農業,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現代大農業夢想。“在很多人看來,農業是一個門檻很低的行業,但隨著(產業的)現代化進程,現在需要更多有專業背景、有職業背景的人加入進來,才能使我們盡可能地縮短跟歐美發達國家現代農業之間的差距。”
進入3月,又到春暖花開季,碧江區瓦屋鄉的萬畝油菜花已經悄然綻放,滿目金黃的油菜花海,以及空氣清新的美麗鄉村,定將成為廣大市民走出寒更多
2022-03-09 17:23:16為更好地挖掘和發揚龍文化,打造九龍村民俗文化旅游新名片,盤活閑置資源,串聯旅游景點、整合旅游資源,推動鄉村振興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更多
2022-03-09 17:20:56春來春耕備耕忙,田間地頭到處慌。走進思南縣張家寨鎮李家寨村,陣陣蔥香撲鼻而來。村民正在一片田地里鋪蓋地膜、栽植小分蔥,如火如荼的春更多
2022-03-09 17:18:323月2日中午,思南縣甕溪鎮勝利村村民朱金梅打開水龍頭,自來水嘩嘩流淌。朱金梅家能用上自來水,得益于該縣實施的農村飲水鞏固提升工程。朱更多
2022-03-09 17:10:50相山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改作風辦實事優環境大會精神,今年以來,大力開展相商開門接待日工作,原則上將每月21日定為相山區企業家開門接待日更多
2022-03-09 17:08:46去年以來,我市城鄉居保緊緊圍繞城鄉居保質量提升主題,著力提升經辦服務能力,全力提高運行質量,強化規范服務,扎實鞏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更多
2022-03-09 17:03:30氣溫適宜,春光正好,正值紅薯育苗的好時機。近日,思南縣涼水井鎮趕早春,搶農時,組織開展紅薯育苗,田間地頭到處是干部群眾忙碌的身影。更多
2022-03-09 16:26:12草長鶯飛二月天,莫負春光賞花時。連日來,隨著氣溫的升高,思南縣內的油菜花已陸續盛開,到處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廣大群眾紛紛走到更多
2022-03-09 16:22:30金融產品是連接金融機構和小微企業的橋梁,近年來,思南縣長征村鎮銀行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根據市場需求陸續推出各種金融產品,更多
2022-03-09 16:19:303月7日一大早,松桃苗族自治縣石梁鄉勝利社區居民祝佐芳把兩個上小學的孩子送出家門,便急匆匆趕往社區的鄉村振興微工廠。當天,廠里要舉辦更多
2022-03-09 16:16:06